[发明专利]全自动色谱标气摇匀仪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34737.9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94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邹磊;黄阳岗;王伟;尹柳;胡海宁;周劲武;蒯强;刘张磊;龚鹤腾;李欣;欧阳进;吴凡;康李一;陈辉宇;曹杰;李伟欢;郭舜;刘立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沙供电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6 | 分类号: | G01N30/06 |
代理公司: | 43001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柳莺 |
地址: | 410004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持件 钢瓶 调速电机 摇匀 底座 上下翻转 固定调速电机 安全稳定 工作模式 转动过程 传统的 手动摇 输出端 抱紧 夹紧 倾翻 色谱 省力 甩出 转动 合格率 驱动 输出 替代 试验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色谱标气摇匀仪器,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调速电机、用于抱紧钢瓶的夹持件,调速电机的输出端与夹持件相连驱动夹持件上下翻转,以摇匀钢瓶内的标气。本发明通过将装有标气的钢瓶夹紧放置在夹持件上,利用调速电机输出端的转动,带动钢瓶上下翻转,既可充分摇匀标气,提高标气合格率,又提高了安全性,摇匀结束后试验人员打开夹持件便能快捷取气操作;通过底座固定调速电机,防止倾翻以及防止调速电机转动过程中钢瓶甩出。本发明能替代传统的手动摇匀标气的工作模式,可充分起到省力、高效、安全稳定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电安全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色谱标气摇匀仪器。
背景技术
随着状态检修的深入开展,带电检测的地位越发凸显,而绝缘油色谱技术更是所有带电监测手段的重中之重。在绝缘油色谱分析试验中,首先要从标气瓶中抽取已知各组分浓度的标准混合气对仪器进行标定。标气瓶中含有规定浓度的氢气(H2)、甲烷(CH4)、乙烷(C2H6)、乙烯(C2H4)、乙炔(C2H2)、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碳(CO2)七种气体,由于上述各组份气体的比重不同,长时间静置后,比重大的会沉积在钢瓶底部(如:CO2),比重轻的会飘在钢瓶顶部(如:H2),致使各组分分布不均匀,故在绝缘油色谱试验过程中经常出现标气进样不合格的现象。
为提高标气进样合格率,通常的做法是在试验前手动怀抱钢瓶,上下倒置摇匀标气。手动摇匀标气的做法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一瓶标气重约5kg,正常情况下需要一个力气较大的成年人连续旋转倒置3~6分钟才能摇匀,耗时费力。
2、因不同的人摇匀的方式、力度等手法不同,使得标气组分的混合均匀度也会不一样,从而给油色谱试验的结果带来一定误差。
3、由于标气瓶是移动式压力容器,其具有一般压力容器的共性,即包容着介质,这些介质不但聚集了巨大的能量,而且具有燃烧、毒害的性质,承受着高压,存在着爆炸的危险,严禁敲击碰撞,如果因为使用不当,就会造成安全事故,小则摔坏减压阀,大则发生气瓶爆炸事故。
4、手动摇匀标气时,手掌容易被钢瓶的棱角划伤,造成试验人员受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既可提高标气合格率,又可避免安全事故的全自动色谱标气摇匀仪器。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全自动色谱标气摇匀仪器,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调速电机、用于抱紧钢瓶的夹持件,调速电机的输出端与夹持件相连驱动夹持件上下翻转,以摇匀钢瓶内的标气。
为适应不同尺寸钢瓶的安装,所述夹持件包括传动轴和抱箍式钢瓶固定夹,传动轴一端通过联轴器与调速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一端伸出底座与抱箍式钢瓶固定夹固接,抱箍式钢瓶固定夹的两端由螺纹将固件锁紧连接,用以调节松紧度抱紧钢瓶。
为降低传动轴所受的下坠力,在底座上设有若干用于支撑传动轴的轴承座。
为降低钢瓶翻转时飞出的可能性,在传动轴伸出底座的一端至少固接有两个同轴布置的抱箍式钢瓶固定夹。
为保证抱箍式钢瓶固定夹的强度,在各抱箍式钢瓶固定夹之间固接有若干竖直布置的连杆。
为便于钢瓶的安装,在各连杆底部设有向抱箍式钢瓶固定夹内侧折弯延伸的支撑段。
在底座上设有用于防止调速电机外露的防护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沙供电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沙供电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47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