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MU中互感器静动态测试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33377.0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24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颖;肖智宏;于文斌;高旭;张国庆;申洪明;武同心;王贵忠;郭志忠;张祥龙;李洪波;陈炜;杜娜;马迎新;王紫琪;侯英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张家口)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5/02 | 分类号: | G01R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孙楠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mu 互感器 动态 测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PMU中互感器静动态测试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静动态信号产生模块、检测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静动态信号产生模块,产生静态或动态信号;检测模块,包括至少一组并联的标准采集器和待测互感器,标准采集器和待测互感器分别检测静态或动态信号的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送至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比较标准采集器和待测互感器的电信号,根据比较结果判断待测互感器是否合格。本测试系统将高精度的标准采集器作为参考通道,利用合并单元的数据合并功能和数据处理器的相量信息计算功能,简单、高效地实现了互感器针对PMU应用要求的静动态特性测试,为评估互感器对PMU的影响提供了一种较佳的测试手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PMU中互感器静动态测试系统,属于电气元件测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实现电力系统的动态安全监控,以同步相量测量技术为基础的广域监测系统(Wide Area Measurement System,简称WAMS)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步相量测量技术通过逐步布局全网关键测点的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PMU),实现对全网同步相量及电网主要数据的实时高速率采集。PMU作为WAMS的核心,负责对电网各枢纽点的电压、电流相位角进行准确测量,以同步获取电网动态运行断面信息。因此,PMU能否准确、实时测试WAMS的信号尤为重要。互感器是PMU中决定信号的关键元件,其传变精度的高低及动态行为特性直接影响PMU相量测量的精度。
由于能源问题日益凸显,将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用于发电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但要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就不可避免的涉及与现在使用的电网并网的问题。但大部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的发电量对气候有很大的依懒性,将其与交流电网并网,由于二者相互作用可能会产生次同步振荡等问题,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渗透下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相对于传统电力系统会发生显著变化。作为PMU的测试前端,互感器的传变特性对PMU相量测量精度有较大影响,需要考察互感器的传变特性能否满足PMU的应用要求。
现有技术中的互感器测试系统主要是针对常规电流电压的测量,无法进行符合PMU要求的静态条件和动态条件下的性能指标,如幅值误差、相位角误差、频率误差和频率变化率误差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MU中互感器静动态测试系统,该系统简单、高效地实现了满足PMU中的互感器应用要求的静动态特性测试,同时也为电子式互感器的性能进一步改善和提升提供数据支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MU中互感器静动态测试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静动态信号产生模块、检测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静动态信号产生模块,产生静态或动态信号;检测模块,包括至少一组并联的标准采集器和待测互感器,标准采集器和待测互感器分别检测静态或动态信号的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送至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比较标准采集器和待测互感器的电信号,根据比较结果判断待测互感器是否合格。
进一步,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数据处理器,数据处理器根据标准采集器和待测互感器的电信号,分别获得标准采集器和待测互感器的电信号相量,电信号相量包括:幅值、相角、频率或频率变化率。
进一步,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与数据处理器相连的比较分析器,比较分析器用于比较数据处理器得到的标准采集器和待测互感器的电信号相量,若标准采集器和待测互感器的电信号相量差值在误差范围内则认为待测互感器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进一步,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数据录波器,数据录波器接收静动态信号产生模块的静态或动态信号和检测模块的电信号,并记录静态或动态信号和检测模块的电信号。
进一步,检测模块分别连接数据处理器和数据录波器,并将标准采集器和互感器的信号传送连接数据处理器;同时检测模块将待测互感器的信号送给数据录波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张家口)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张家口)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33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