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含水冷式平衡返料技术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32012.6 | 申请日: | 2019-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6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何旭刚;鲁金灿;刘志全;程言龙;杜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业锅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26 | 分类号: | F23C10/26 |
代理公司: | 苏州三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12 | 代理人: | 仲崇明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含 水冷 平衡 技术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含水冷式平衡返料技术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炉墙和炉膛,所述炉墙上连接有给料装置和返料装置;本发明中的一种包含水冷式平衡返料技术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在炉膛内采用了水冷式屏式受热面,控制分离器进口烟温,使之降低到可控温度;采用水冷式返料装置,耦合水冷式屏式受热面装置,可以有效的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返料循环灰进行温度调节;有效的控制返料循环灰的温度,可以避免返料器结焦的现象;在炉膛内采用了水冷式屏式受热面装置,可以有效改善炉膛内的烟气流程,平衡多个返料器循环灰量的分布;采用水冷式平衡返料技术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可以有效的控制燃烧场后半段的温度窗口,达到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NOX排放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环保节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包含水冷式平衡返料技术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的是工业化程度最高的洁净煤燃烧技术。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流态化燃烧,主要结构包括燃烧室(包括密相区和稀相区)和循环回炉(包括高温气固分离器和返料系统)两大部分。与鼓泡流化床燃烧技术的最大区别是运行风速高,强化了燃烧和脱硫等非均相反应过程,锅炉容量可以扩大到电力工业可以接受的大容量(600MW或以上等级),循环流化床锅炉已经很好的解决了热学、力学、材料学等基础问题和膨胀、磨损、超温等工程问题,成为难燃固体燃料(如煤矸石、油页岩、城市垃圾、淤泥和其他废弃物)能源利用的先进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工业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以下不足:
1、现有的工业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绝热型旋风筒,无法克服燃料在分离器内的二次燃烧问题。
2、现有的循环流化床返料装置无法进行温度调节,其返料系统经常出现结焦情况。
3、现有的锅炉返料装置无法对返料量进行平衡。
4、现有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分离、返料装置不能改善锅炉的NOX生产,无法有效达到超低NOX排放的要求。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包含水冷式平衡返料技术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水冷式平衡返料技术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在炉膛内采用了水冷式屏式受热面,控制分离器进口烟温,使之降低到可控温度;采用水冷式返料装置,耦合水冷式屏式受热面装置,可以有效的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返料循环灰进行温度调节;有效的控制返料循环灰的温度,可以避免返料器结焦的现象;在炉膛内采用了水冷式屏式受热面装置,可以有效改善炉膛内的烟气流程,平衡多个返料器循环灰量的分布;采用水冷式平衡返料技术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可以有效的控制燃烧场后半段的温度窗口,达到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NOX排放的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包含水冷式平衡返料技术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炉墙和炉膛,所述炉墙上连接有给料装置和返料装置,所述炉墙的下端设置有分离装置,所述返料装置的上端设置有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的上设置有蒸发管束,所述蒸发管束的下端设置有烟气出口,所述炉膛内设置有水冷屏式受热面装置,所述分离装置内设置有水冷式返料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返料装置的下端设置有布风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冷屏式受热面装置包括第一上集箱、第一下集箱和第一受热面管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上集箱和第一下集箱均位于炉墙的外侧,所述第一受热面管子位于第一上集箱和第一下集箱之间,且第一受热面管子位于炉膛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冷式返料装置包括第二上集箱、第二下集箱和第二受热面管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上集箱、第二下集箱和第二受热面管子均位于分离装置的内部,所述第二受热面管子连接在第二上集箱和第二下集箱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业锅炉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工业锅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20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