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强扰流浅水湖泊底泥复苏蓝藻的捕集装置及捕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31976.9 | 申请日: | 2019-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24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 发明(设计)人: | 史小丽;范帆;陈开宁;张民;阳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国兴环保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3 | 代理人: | 张艳 |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强扰流 浅水 湖泊 复苏 蓝藻 集装 方法 | ||
1.用于强扰流浅水湖泊底泥复苏蓝藻的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锚定滑杆(1)、水样收集系统、升降及锁定系统、翻转系统和拉绳系统,所述锚定滑杆(1)的下端插入湖泊底泥中,通过拉绳系统拉动升降及锁定系统在锚定滑杆(1)上升降,水样收集系统通过升降及锁定系统锁死在锚定滑杆(1)的预定位置,水样收集系统通过翻转系统实现180°翻转,水样收集系统开口向上沉入湖泊,旋转180°开口向下捕集湖泊底泥复苏蓝藻,捕集完毕后,旋转180°,开口向上,提取出湖泊水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强扰流浅水湖泊底泥复苏蓝藻的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定滑杆(1)为上下直径一致的实心或空心圆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强扰流浅水湖泊底泥复苏蓝藻的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样收集系统包括4的倍数个捕集瓶(83),捕集瓶(83)的一端为敞口的收集端,该端呈圆管形状,另一端为呈漏斗状锥形的封闭端;每个捕集瓶(83)的收集端均连接有捕集管,捕集管为上下贯通的圆管;
所述捕集瓶(83)对称分布于锚定滑杆(1)的一组相对侧;
锚定滑杆(1)设置有一根与其垂直的轴杆(6),轴杆(6)靠近其两端均水平设置有与其垂直的支架杆(71),每个支架杆(71)均包括两根平行的杆子(71-1),支架杆(71)的两根杆子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捕集管基座(72),位于轴杆(6)两侧的捕集管基座(72)数量一致,捕集管基座(72)中设置有捕集管,捕集瓶(83)和捕集管位于支架杆(71)的上下两侧;
所述捕集管包括短捕集管(81)和长捕集管(82),短捕集管(81)靠近锚定滑杆(1),长捕集管(82)靠近轴杆(6)的末端;
所述捕集瓶(83)的封闭端套设有配重块(73),配重块(73)通过若干根圆周均匀分布于捕集瓶(83)四周的连杆(74)与轴杆(6)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强扰流浅水湖泊底泥复苏蓝藻的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集管的外壁设置有外壁螺纹(84),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捕集管基座(72)内圈设置有内螺纹,捕集管的外壁螺纹(84)与捕集管基座(72)内的内螺纹拧紧连接,所述捕集瓶(83)的收集端外壁设置有螺纹,捕集瓶(83)通过螺纹连接于捕集管的内壁;
所述轴杆(6)与支架杆(71)的两根杆子均通过螺栓贯穿螺纹连接,所述捕集管基座(72)和支架杆(71)的两根也通过螺栓贯穿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强扰流浅水湖泊底泥复苏蓝藻的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及锁定系统包括套设在锚定滑杆(1)四周的紧固圈(21),所述紧固圈(21)的一组相对侧设置有紧定手柄(22),紧定手柄(22)呈T字形,包括手柄杆(22-1)和紧定杆(22-2),紧定杆(22-2)的一端穿过紧固圈(21),垂直抵压着锚定滑杆(1),紧定杆(22-2)与紧固圈(21)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手柄杆(22-1)的中心垂直固定;
所述锚定滑杆(1)还套设有轴套座(51),轴套座(51)位于紧固圈(21)的下方,轴套座(51)可沿锚定滑杆(1)移动,轴套座(51)和紧固圈(21)通过两根连接螺杆(4)连接,该两根连接螺杆(4)沿锚定滑杆(1)所在轴线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强扰流浅水湖泊底泥复苏蓝藻的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系统包括对称设置在轴套座(51)两侧的轴承座(52),轴承座(52)内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杆(6)穿过轴承,两个轴承座(52)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固定杆(53)连接,所述固定杆(53)与轴套座(51)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国兴环保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国兴环保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197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