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感应的智能家居照明感应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30180.1 | 申请日: | 2019-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10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世锐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47/00 | 分类号: | H05B47/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科果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3 | 代理人: | 李英俊 |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感应 智能家居 照明 感应器 | ||
本发明公开了自感应的智能家居照明感应器,至少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上方嵌设有家居照明感应器本体,所述家居照明感应器本体的两侧扣设有两个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内部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穿过基座并向外延伸一段距离,所述防护外壳的顶部设置有伪装螺栓。本发明在传统自感应的智能家居照明感应器的基础上,另辟蹊径的在基座上设置了防护外壳以及伪装螺栓,起到了隐藏可拆卸的固定件的目的,使得无关人员无法快速将家居照明感应器本体拆走。本发明结构简单,造型新颖,通过伪装螺栓,本发明具有极强的伪装能力,并且通过防护外壳很难拆卸下来,避免了无关人员的触碰,增强了本发明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的技术领域,具体是自感应的智能家居照明感应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家居技术的普及,现有的家居环境也越来越趋向于智能化。其中就有智能感应照明装置,这种照明装置利用特殊的感应器,基于红外线技术的自动控制产品,当有人进入开关感应范围时,专用传感器探测到人体红外光谱的变化,开关自动接通负载。人不离开且在活动,开关持续导通;人离开后,开关延时自动关闭负载,人到灯亮,人离灯熄,亲切方便,安全节能。
现有的感应器在安装时大多采用螺栓穿过基座进行安装,只需使用拆卸螺纹的工具即可简单的将感应器拆卸下来,使得无关人员很容易就可以将感应器拆走,进而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款不易拆卸感应器的自感应的智能家居照明感应器是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自感应的智能家居照明感应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自感应的智能家居照明感应器,至少包括基座、家居照明感应器本体、防护外壳、固定件以及伪装螺栓,所述基座的上方嵌设有家居照明感应器本体,所述家居照明感应器本体的两侧扣设有两个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内部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穿过基座并向外延伸一段距离,所述防护外壳的顶部设置有伪装螺栓。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位于所述防护外壳中的所述固定件的数量为两个。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座的上方还开设有卡槽,所述防护外壳上设置有与卡槽为配合结构的第一卡接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槽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固定槽,所述第一卡接件的下方设置有与固定槽为配合结构的凸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槽的一侧扣设有第二卡接件。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卡接件至少包括固定板、长杆以及凸起,所述固定板朝向卡槽一侧向外延伸出两个位置对应的长杆,所述长杆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一卡接件卡和的凸起。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伪装螺栓与防护外壳之间为焊接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在传统自感应的智能家居照明感应器的基础上,另辟蹊径的在基座上设置了防护外壳以及伪装螺栓,进而起到隐藏可拆卸的固定件的目的,使得无关人员无法快速将家居照明感应器本体拆走。
2)考虑到防护外壳的拆卸问题,本发明通过基座上卡槽、防护外壳上的第一卡接件以及固定在卡槽上的第二卡接件,使得防护外壳难以拆卸,若需将防护外壳拆下,只能强行破坏整个防护外壳,从而更进一步加强了本发明的使用效果。
3)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将伪装螺栓与防护外壳焊接固定,从而使得伪装螺栓难以从防护外壳上拆卸,进而使得伪装螺栓可以长时间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世锐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世锐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301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视频编码方法和装置及设备
- 下一篇:一种土壤检测便携式土壤取样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