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路漏泄同轴电缆故障定位监测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29619.9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55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张习帅;赵化磊;黄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七一二通信广播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3/46 | 分类号: | H04B3/46;H04B3/487 |
代理公司: | 天津中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5 | 代理人: | 王凤英 |
地址: | 300462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漏泄 同轴电缆 故障 定位 监测 系统 及其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漏泄同轴电缆故障定位监测系统及其实现方法。定位监测系统包括n个监测设备和监测服务器,每个监测设备分别通过两个合路器连接漏缆,每两个合路器分别连接到所对应的基站,每个监测设备通过监测数据传输链路连接监测服务器。监测系统采用B/S架构,由监测设备将监测到的数据上传到监测服务器,并由监测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各办公终端接入监测服务器对被监测目标进行操作和查看。当被监测目标工作状态异常时,监测服务器通过办公终端通知管理人员,从而实现监测的功能,给铁路通信设备的维护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铁路通信网络监测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铁路漏泄同轴电缆故障定位监测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铁路通信系统的运行质量是铁路运输组织及安全运行的关键。实际工程中隧道内行驶的列车在使用天线进行信号传输时往往非常困难,并且移动通信使用的电磁波效果也不佳存在信号忙区。而利用漏泄同轴电缆(漏缆)则是解决隧道等无线电磁波传播受限区段,实现通信网络覆盖的主要办法,是保证车地数据交互的重要行车设备。
通过对多个铁路系统的实际运营情况进行地调研,发现漏缆和天馈线的性能对铁路通信网络的安全运行有很重要的影响。但由于维护的困难,有些故障很难被及时发现,造成通讯、车地数据交互中断,危机到铁路的行车安全。因此对漏缆状态进行在线的实时监测,对于铁路通信网络优化,运行维护提供数据,保障铁路行车安全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状况,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路漏泄同轴电缆故障定位监测系统及其实现方法。监测系统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由监测设备将监测到的数据上传到监测服务器,并由监测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各办公终端接入监测服务器对被监测目标进行操作和查看。当被监测目标工作状态异常时,监测服务器通过办公终端(浏览器)通知管理人员,从而实现监测的功能。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铁路漏泄同轴电缆故障定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监测系统包括n个监测设备和监测服务器,每个监测设备分别通过两个合路器连接漏泄同轴电缆,每两个合路器分别连接到所对应的基站,每个监测设备通过监测数据传输链路连接监测服务器。
本发明所述一种铁路漏泄同轴电缆故障定位监测系统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现方法有以下步骤:
(1)、根据网卡MAC地址来唯一标识所述的监测设备,由监测设备的MCU计算电压的波腹点与波节点之比的公式表示为:
S=(1+|r|)/(1-|r|)------------(1)
式中,S表示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r|表示输入、输出电压反射系数;由监测设备计算出的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S通过传输链路上传至监测服务器,并在监测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过程中,作为受监测设备工作状态的标识,即系统将设定阈值和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S进行比对,以确定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而做出下一步的处理。
(2)、监测设备定时轮询,并将上次轮询至本次轮询之间的监测数据上传至所述的监测服务器。
(3)、系统实时自动将监测设备上传的数据值和系统预设的报警阈值进行比对,当其超过报警阈值时获取对应监测设备的ID,查询监测设备的所在地理位置和报警类型,最后系统向管理人员发出告警,并在网管系统界面显示相应告警信息,以等待相关人员的处理。
本发明所述的监测服务器网管系统包括用户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报警管理模块、维护管理模块、日志管理模块和数据库;其中,用户管理模块为设备管理模块、报警管理模块以及维护管理模块提供动态分配权限;而日志管理模块则负责拦截其他四个模块的任务命令,从而实现系统操作日志记录,即用户的任何行为都将通过日志管理模块被记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七一二通信广播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七一二通信广播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96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