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对位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28783.8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2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林翊涵;蔡姓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G01B1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侯奇慧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对位 检测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对位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该检测设备的光源发射器来投射激光光源至非偏极化分光镜,并利用非偏极化分光镜来将激光光源分光成第一激光光源及第二激光光源,且该第一激光光源为投射至第一光检测器,而该第二激光光源为穿透过欲检测的光学镜片组,再投射至第二光检测器,再利用算法来使第一激光光源的光源强度信号与第二激光光源的光源强度信号计算出一个减少噪声影响的光源强度信号,其因非偏极化分光镜可将激光光源分光回授至第一光检测器,所以可利用第一光检测器的光源强度信号来对第二光检测器的光源强度信号进行运算,以减少光源强度信号中的低频扰动、噪声影响,进而提升光源强度信号检测时的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对位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尤指激光光源可通过非偏极化分光镜分光至第一光检测器,所以可利用第一光检测器的光源强度信号来对第二光检测器的光源强度信号进行运算,以减少信号中的低频、噪声影响,进而提升检测时的准确度。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创新,许多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也都随着科技进步而有显著的改变,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观看的电视或电影等,通过显示屏幕呈现的影像,也由早期的二维平面影像(2D平面影像;Two Dimension),转变成为三维立体影像(3D立体影像;Three Dimension),以满足人们对于观看影像时的立体视觉影像的不同感受,更随着三维影像(3D立体影像)画面所呈现立体视觉效果,则有许多业者利用3D立体影像,演变出各式不同的真实临场感、身历其境般的仿真影像境界,例如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扩增实境(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混合实境(Mixed Reality;MR)技术或影像实境(Cinematic Reality;CR)技术等,成为目前应用在各式游戏、电视或电影等经常应用的技术,提供人们观看3D立体影像的视觉观感。
关于3D立体影像的呈现,其是利用人们的两眼视差(Binocular Parallax)效应所形成,且两眼视差代表两眼因为所处位置不同、视角不同,即导致所见影像内容也略微不同的效应,最后由大脑将两眼所见不同影像予以融合,进而产生3D立体影像。
至于立体影像呈现的技术,大致可以区分成需佩戴特殊设计眼镜观看的戴眼镜式(Stereoscopic)或者不需佩戴眼镜的裸视观看的裸眼式(Auto Stereoscopic),其中,关于戴眼镜式的3D立体影像显示技术,包括色差式〔即滤光眼镜(Color Filter Glasses)〕、偏光式〔即偏光眼镜(Polarizing Glasses)〕以及主动快门式〔即快门眼镜(ShutterGlasses)〕等各种型式。
再者,偏光式眼镜呈现的3D立体影像效果较佳,也不易受到观看位置或角度等限制,仍被大多数业者所应用,然而,因偏光式眼镜的穿透轴(穿透直线偏光的轴)容易产生倾斜现象,以致发生串扰(Cross talk),而使偏光式眼镜的亮度发生变化、转暗现象等缺失,所以偏光式眼镜必须经过检测、对位,以进行调整左、右镜片的合适偏光角度、偏振方向等,以达到良好的3D立体影像显示效果。
但是,偏光式眼镜通过激光进行检测时,其激光传递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如:震动)的变化,而使激光的波长产生低频扰动、相位噪声等干扰,以致于降低传递的质量,进而影响检测时的准确度,导致后续制造的产品不良率无法有效减少。
因此,要如何设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失与不便,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阳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87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冰箱及其搁物装置
- 下一篇:导风板组件、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