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转轮过滤装置的空气板式全热回收换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26631.4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6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贾文广;闫景路;赵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12/00 | 分类号: | F24F12/00;F24F13/30;F24F13/28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袁晓玲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转轮 过滤 装置 空气 板式 回收 换热器 | ||
本发明属于空气换热器领域,涉及一种带有转轮过滤装置的空气板式全热回收换热器,是由转轮过滤装置部分和空气板式全热回收换热器部分两部分组成的。其中空气板式全热回收换热器的芯体是由多孔斜波纹金属材料制成的板对通过齿形条的约束堆叠而成。因其结构特性,使得该板式换热器在新风系统中能够实现新风和排风之间的传热传湿,从而实现全热交换,其热交换效率高于现有的空气热回收型板式换热器,减少供暖和空调制冷的能耗,节省设备的运行费用。而转轮过滤装置使用纤维滤料进行空气过滤,可高效地捕集烟尘、粉尘以及超细粒子,同时可实现滤料的自动清洗以及滤料的循环重复利用,从而达到更高的过滤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转轮过滤装置的空气板式全热回收换热器,属于空气换热器领域。
背景技术
空气热回收型板式换热器用于新风系统中新风和排风之间的冷热空气热交换过程,属于空气热回收设备。
当一室内空间需要保持恒温恒湿恒氧的高要求舒适性环境时,就需要从室外引入新鲜的空气,更新室内污浊的空气。若直接使用开窗通风的方式通入新风,则会使室外颗粒污染物、异味以及噪音一同进入室内,对室内生活居住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开窗通风,会造成供暖和空调制冷的能量耗费。因此直接开窗通风并不是一种合适的更新室内空气的方式。而若使用新风系统进行污染物过滤后再通入室内,也可以更新室内污浊空气,同时还可以避免室外颗粒污染物、异味以及噪音进入室内。使用新风系统仅通过实现架设的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进行室内空气更新,并无需开启窗户,不会造成冬季供暖和夏季空调制冷的能量耗费,大大提高了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性。
当新风系统直接从室外引入新风并送入室内的过程中,新风未作任何处理,室内的供暖和空调设备还需处理引入的新风部分,会加大供暖和空调设备的能量耗费,而利用新风和排风之间的冷热空气热交换,便可降低供暖和空调设备直接引入室内,新风不作处理时耗费的这部分能量;同时采用板式的热交换器,则新风和排风不直接接触便可实现冷热气体的热交换,可以保证回收的室内浑浊空气和新引进的室外新鲜空气不会因其互相直接接触而产生混合污染。
现有空气热回收型板式换热器中,冷热气体进行热交换的换热板多为金属材质,且冷热气体之间不会直接接触,此类空气板式换热器因其金属材质以及冷热气体不直接接触的热交换方式,虽然可以保证回收空气和新引进的空气不会产生混合污染,但是仅能实现冷热气体的显热交换。而全热交换包括显热交换以及潜热交换,因此要想更加提高空气板式热回收换热器换热效率,更加充分实现换热的效果,须实现冷热气体的潜热交换环节。若使新风和排风的冷热气体发生潜热交换,则可能造成新风和排风的互相直接接触,从而产生混合污染。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可实现冷热气体的显热交换,还可实现冷热气体的潜热交换,同时还要避免新风和排风在潜热交换过程中直接接触产生的混合污染进入室内的、带有转轮过滤装置的空气板式全热回收换热器。
本发明所述的带有转轮过滤装置的空气板式全热回收换热器,是包括转轮过滤装置部分和空气板式全热回收换热器部分组成的设备。转轮过滤装置分别设置在回风口风机和空气板式全热回收换热器之间的管道处,以及新风口风机和空气板式全热回收换热器之间的室内管道处两个位置;空气板式全热回收换热器则设置在靠近外墙的室内区域,采用吊顶式暗装。
本发明中,转轮过滤装置包含转轮、存放滤料清洗剂的球体容器以及四个可填充滤料的腔体。本装置中的滤料采用纤维滤料,纤维滤料存在多孔、蓬松、比表面积大、价格低廉、容易获取等优点,在空气过滤的过程中,可高效地捕集烟尘、粉尘以及超细粒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66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