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矿快速密闭堵风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24110.5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5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何斌斌;赵晨光;吴兵;雷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7/103 |
代理公司: | 青岛锦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83 | 代理人: | 邵朋程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快速 密闭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金属矿快速密闭堵风装置,包括快速组装钢结构和挡风布,所述快速组装钢结构包括用于支撑挡风布的矩形框架,以及用于支撑矩形框架的三角支架;矩形框架和三角支架均由若干个杆体连接而成,其中矩形框架处于巷道截面所在的平面内,三角支架布置在矩形框架的背风面,三角支架所处于的平面与巷道截面相垂直;所述挡风布设置在矩形框架的迎风面,挡风布的边缘与巷道壁面相固定,挡风布的中部靠下位置处设置有拉链式风门。本发明结构合理,组装拆卸简单,可快速实现金属矿密闭堵风、临时配风,提高了巷道密闭效率,并且解决了密闭单体不能回收的问题,极大地降低了密闭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井通风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金属矿快速密闭堵风装置。
背景技术
矿井通风系统作为金属矿山开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矿山开采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矿井通风系统不仅是一种经济、长效的系统,同时还能够为矿井下的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当出现安全事故时,通风系统也可以转变原有的风向,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风流的方向,最大限度消除矿山事故的发生。然而,当前我国金属矿山通风系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到目前为止,空场采矿法仍然是金属矿山最为常见的开采方法。采取该方法采矿之后,矿山开采留下了大量的采空区,但矿山企业并没有对这些采空区进行填充或者封闭,致使采空区长期空置形成污染,对通风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B.长期以来,矿井生产方式多为中段同时作业,缺乏一定的回采巷道。当再次爆破进行破碎作业时,就导致了严重的烟尘污染以及风流串联现象。
C.矿井的漏风较为严重,其有效风较少。对于压入式通风的矿井,其漏风量也较大,这主要是因为风门失去作用,同时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控制对策,加上矿山井下作业面较为分散,不能及时的封闭废旧的坑道,导致反风装置、井下风门等不够严密。对于抽出式通风的矿井,直接漏入回风道的短路风流,其风流量能够达到总主扇风量的45%左右,这是由于开采上缺乏统一规划,过早的形成了地表塌陷区,没有及时对地表塌陷区进行回填,最终造成漏风。
D.由于金属矿产多在山区,矿井口有高温差以及气温变化,加上自然风压的影响,不仅影响风流方向,而且还限制了风速,最终导致漏风严重。
对于金属矿山通风系统复杂,巷道无序错乱,截面积大,漏风严重的问题,现阶段矿山多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处理:1.选用大型通风设备;2.增加局部通风系统;3.安装调节风扇及风门。这三种方式均为很好的解决措施,但是前两种方法经济成本高,需要在原有的设施基础上重新设计并安装,费时费钱,第三种方法相对前两种设计稍微简单,但是需要往井下运输大量的构建材料,经济成本也较高,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矿快速密闭堵风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金属矿快速密闭堵风装置,包括快速组装钢结构和挡风布,所述快速组装钢结构包括用于支撑挡风布的矩形框架,以及用于支撑矩形框架的三角支架;
所述矩形框架包括第一水平杆、第一竖直杆和第一斜向杆,第一水平杆、第一竖直杆和第一斜向杆的数量均设置两个,其中一个第一水平杆横向固定于巷道底板上,在该第一水平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竖直杆的底端相插接,两个第一竖直杆的顶端分别与另一个第一水平杆的两端相插接;所述第一斜向杆的一端插接在其中一个第一竖直杆的下部,第一斜向杆的另一端插接在另一个第一竖直杆的上部,两个第一斜向杆呈交叉布置;矩形框架处于巷道截面所在的平面内;
所述三角支架包括第二水平杆、第二竖直杆和第二斜向杆,第二水平杆垂直于第一水平杆布置在巷道底板上,第二竖直杆的底端与第二水平杆的一端相插接,第二斜向杆的底端与第二水平杆的另一端相插接,第二斜向杆的顶端与第二竖直杆的上部相插接;所述三角支架布置在矩形框架的背风面,三角支架所处于的平面与巷道截面相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41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