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IEEE1588协议的高精度时间同步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23981.5 | 申请日: | 2019-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7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帅;杨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J3/06 | 分类号: | H04J3/06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金凤 |
地址: | 471099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ieee1588 协议 高精度 时间 同步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IEEE1588协议的高精度时间同步系统,若干个PTP设备节点经由PTP以太网交换机互联组成时间同步系统,PowerPC微处理器的以太网控制器MAC层集成PTP协议单元,对数据包MAC层进行时戳标记,发送和接收报文,并提供IEEE1588网络授时服务;GPS时钟源接收硬件单元,接收外部GPS时间信息,作为IEEE1588的时间同步的基准,本发明同步精度优于100ns,不需要专业测试设备,降低系统成本,避免从时钟在Sync报文的间隙内发生突变,并通过动态补偿的方式使同步精度得到了保障,达到了高精度的时间同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嵌入式通信及时间同步等领域,尤其是一种时间同步系统。
背景技术
时钟同步技术是许多重要应用领域的支撑技术,为保证航空活动的正常进行,现代航空应用的时钟同步精度要求己从微秒量级到达纳秒量级,目前业界的网络时频同步产品大多采用NTP(Network Time Protocol)时间同步技术,NTP时间同步方式只能达到亳秒级的时间同步精度,无法满足高精度的需求。
IEEE1588是网络测控系统的精密时钟同步协议标准,通常称为PTP(PrecisionTime Protocol)。PTP是针对网络环境设计的,协议标准简单,占用的网络和计算资源少,采用此协议可以实现亚微秒级的时间同步精度,最高可以达到10纳秒以下的同步精度,可以满足苛刻的时间和频率同步精度要求。IEEE 1588时间戳在硬件上实现,并且不局限于应用层,此外,PTP模块化的设计也使它很容易适应低端设备。
PTP协议定义了4种多点传送的报文类型和管理报文,包括同步报文(Sync),跟随报文(Follow_up),延迟请求报文(Delay_Req),延迟应答报文(Delay_Resp)和管理报文。报文有一般报文和事件报文两种类型。跟随报文和延迟应答报文属于一般报文,一般报文本身不进行时戳处理,它可以携带事件报文的准确发送或接收时刻值信息。同步报文和延迟请求报文属于事件报文,事件报文是时间敏感消息,需要加盖精确的时间戳。
相比NTP,PTP能够满足更高精度的时间同步要求,相比GPS,PTP具备更低的建设和维护成本,但目前在航电系统设备中还没有成熟的IEEE1588时间同步解决方案,因此突破基于IEEE1588的时间同步技术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IEEE1588协议的高精度时间同步系统,以实现网络时钟同步。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IEEE1588协议的高精度时间同步系统包括若干个PTP设备节点,若干个PTP设备节点经由PTP以太网交换机互联组成时间同步系统,其中PTP设备节点分为主时钟节点和从时钟节点,每个PTP设备节点包括嵌入式PowerPC微处理器,PowerPC微处理器的以太网控制器MAC层集成PTP协议单元,对数据包MAC层进行时戳标记,发送和接收报文,并提供IEEE1588网络授时服务;GPS时钟源接收硬件单元,接收外部GPS时间信息,并作为IEEE1588的时间同步的基准,其中GPS时钟源接收硬件单元存在于IEEE1588的主时钟节点;每个PTP设备节点都集成PPS(Pulse Per Second,秒脉冲)输出单元,输出秒脉冲,用于对同步精度的测量;每个PTP设备节点中包含IEEE1588软件系统,IEEE1588软件系统包括IEEE1588协议栈软件、GPS接口驱动、PPS输出控制软件和MAC层时戳处理软件。
所述IEEE1588协议栈软件由IEEE1588协议引擎组成,协议引擎是整个IEEE1588协议的核心,协议引擎处于一个无限循环运行的过程,当初始化完成后进入某个状态下的工作模式,并根据当前运行环境在各个状态之间跳转,仅当发生错误时退出,由定时器设定报文发送时限,保证节点的报文发送和接收处理能够正常运行和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39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