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间歇式旋流分离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22153.X | 申请日: | 2019-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2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 发明(设计)人: | 宋民航;赵姝婷;杨宏燕;刘琳;张爽;邢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石油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D17/038 | 分类号: | B01D17/038 |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李建华 |
| 地址: | 163318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歇 式旋流 分离 装置 | ||
1.一种间歇式旋流分离装置,包括旋流腔(16)、切向入口(13)、切向出口(24)以及入口锥(26),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还包括旁路管阀门(1)、水相出口管(2)、转速调节管阀门(3)、叶轮密封结构(4)、叶轮轴(5)、小锥齿轮(6)、大锥齿轮(7)、大锥齿轮轴(8)、间歇转动机构壳体(9)、大锥齿轮轴密封结构(10)、间歇机构密封结构(11)、固定结构(12)、油相出口管阀门(14)、油相出口管(15)、油相挡板(17)、小锥齿轮轴密封结构(18)、小锥齿轮轴(19)、叶轮壳体(20)、凸轮腔室(21)、轴套(22)、旁路管(23)、出口锥(25)、转速调节管(27)、叶轮(28)、滑道(29)、弹簧(30)、T形挡板(31)、凸轮(32)、旋转盘(33)、导向槽(34)、推动块(35)、导向柱(36)以及十字块(37);
其中,所述油相出口管(15)穿过出口锥(25)的中心并延伸至旋流腔(16)的外侧;所述切向出口(24)为弧形结构,切向出口(24)在靠近旋流腔(16)的一端与旋流腔(16)的顶端相切;切向出口(24)在远离旋流腔(16)的一端分叉成为旁路管(23)和转速调节管(27)两个液流通道,而后,旁路管(23)和转速调节管(27)共同汇合成水相出口管(2);
所述叶轮壳体(20)位于转速调节管(27)上,并与转速调节管(27)连接并连通;所述叶轮(28)位于由叶轮壳体(20)及转速调节管(27)共同组成的腔室内;
所述间歇转动机构壳体(9)通过固定结构(12)固定于旋流腔(16)的顶端;所述旋转盘(33)、导向槽(34)、推动块(35)、十字块(37)及导向柱(36)位于间歇转动机构壳体(9)内部;
所述叶轮(28)位于叶轮轴(5)上并与叶轮轴(5)同轴布置;所述叶轮轴(5)的一端依次穿过叶轮壳体(20)及间歇转动机构壳体(9),并与位于间歇转动机构壳体(9)内部的旋转盘(33)中心固定连接;
所述叶轮轴(5)的另一端穿过叶轮壳体(20)及轴套(22)进入与轴套(22)连接并连通的凸轮腔室(21)内,并与位于凸轮腔室(21)内的凸轮(32)相连接;所述凸轮腔室(21)与旁路管(23)连接及连通;所述滑道(29)位于凸轮腔室(21)内及旁路管(23)的侧壁上;所述T形挡板(31)的一端穿过滑道(29),并沿着滑道(29)进入旁路管(23)内;所述弹簧(30)位于T形挡板(31)上及滑道(29)的外侧;
所述大锥齿轮(7)位于间歇转动机构壳体(9)的外部;所述大锥齿轮轴(8)的一端与大锥齿轮(7)的中心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间歇转动机构壳体(9),并与十字块(37)的中心固定连接;
所述油相挡板(17)位于油相出口管(15)内部;所述小锥齿轮轴(19)的一端穿过油相出口管(15)并与油相挡板(1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位于油相出口管(15)外部的小锥齿轮(6)中心固定连接;
所述小锥齿轮(6)与大锥齿轮(7)相互咬合,且大锥齿轮(7)的分度圆周长为小锥齿轮(6)的分度圆周长的2倍,即大锥齿轮(7)旋转1/4周,将带动与其配合的小锥齿轮(6)旋转1/2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石油大学,未经东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215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