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阿司匹林基因多态性多重荧光探针溶解曲线PCR法检测试剂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1222051.8 申请日: 2019-12-03
公开(公告)号: CN111057756A 公开(公告)日: 2020-04-24
发明(设计)人: 杜睿 申请(专利权)人: 杜睿
主分类号: C12Q1/6883 分类号: C12Q1/6883;C12Q1/686
代理公司: 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代理人: 龚家骅
地址: 430000 湖北省武汉***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阿司匹林 基因 多态性 多重 荧光 探针 溶解 曲线 pcr 检测 试剂
【说明书】:

发明涉及体外核酸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采用了不对称PCR技术结合荧光探针溶解曲线技术用于检测与阿司匹林个体化用药6个相关基因多态位点的特异性引物、荧光探针组成的试剂。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检测与阿司匹林个体化用药6个相关基因多态性位点的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组试剂,6个相关基因为GPIIIa PlA1/A2、PEAR1、PTGS1、GP1BA、GSTP1和LTC4S基因多态性。该试剂灵敏度高,可准确检出低至0.1ng/μL基因组DNA;特异性好,高达300ng/μL基因组DNA不会产生非特异性扩增;整个荧光PCR检测过程只需要90分钟即可完成,检测结果直观易判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体外核酸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阿司匹林基因多态性多重荧光探针溶解曲线PCR法检测试剂。

背景技术

阿司匹林在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而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和动脉血栓的形成,发挥抗凝作用。研究证实,阿司匹林的抗凝疗效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心肌梗死幸存者甚至健康的年轻志愿者中都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的现象,30%-40%的脑卒中或外周血管疾病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并且与非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相比,这些患者在2年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高达80%。目前,尚不能完全解释造成这种个体差异的原因,但基因多态性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糖蛋白Ⅱb/ Ⅲa受体复合物(GPⅢ)的遗传多态性(PlA1/PlA2)是阿司匹林抵抗的重要因子, GPⅢ受体为血小板聚集最终通路上的关键受体,故GPⅢ受体的任何变化均会引起包括阿司匹林在内的各类抗血小板药物反应性的变化。目前已发现多个GP Ⅲ受体多态性位点,较为常见的是rs5918(Leu33Pro),编码Leu的位点称为PlA1,编码Pro的位点称为PlA2。研究表明,携带有PlA2等位基因的患者血小板的生成能力增强同时活化,颗粒释放和纤维蛋白原结合的阈值降低,需要服用更大剂量的阿司匹林才能够有效发挥抗凝作用。并且,PlA2/PlA2基因型携带者比 PlA1/PlA1和PlA1/PlA2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高4倍。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EAR1)的基因多态性rs12041331与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反应性密切相关。其中,与GG纯合子相比,无论是单用阿司匹林还是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A等位基因携带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及死亡率均明显升高。荨麻疹是服用阿司匹林常见的不良反应,研究证实,白三烯C4合成酶(LTC4S)基因多态性rs730012(-444A>C)可以作为阿司匹林诱发荨麻疹的生物标记物,C 等位基因携带者服用阿司匹林发生超敏反应的患者显著高于A等位基因携带者。

阿司匹林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

(一)如基因未发生突变,可按正常剂量使用。

(二)如发生突变尤其为突变纯合型

1、GP IIIa PlA2(TC)CC基因型,行支架术后,其亚急性血栓事件发生率是TT型的5倍,需要增加阿司匹林剂量才能达到抗凝效果。(但由于高剂量阿司匹林会增加出血风险,一旦出血,可能会被认为是用药不当,故首选建议换用标准剂量的双嘧达莫。若抗血小板强度不足,可加用西洛他唑,行双抗治疗。) 应联合使用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药物,如米索前列醇等或使用H2受体阻断剂如法莫替丁或PPI类药物(首选PPI类药物)。建议同时关注血小板凝集等数据。

2、PEAR1(GA):GG等位基因对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应答好;GA型可使用但应密切关注血小板等检测,如抵抗,及时调整方案。AA基因型,用阿司匹林心梗和死亡率高可换用双嘧达莫。如仍不能达到抗凝效果可加用西洛他唑进行双联治疗。

3、PTGS1(-842AG):PTGS1:GG基因型,阿司匹林抵抗风险高(HR:10),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HR:2.55)。AG基因型风险中等应密切关注阿司匹林治疗效果;AA基因型阿司匹林较敏感,心血光事件发生率较低。如发生突变建议同上。

4、GP1BA:CC基因型,阿司匹林抵抗风增加;CT和TT型,抵抗风险降低。

发生突变用药建议同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睿,未经杜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220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