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改性凹土为交联剂的聚丙烯酸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18311.4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10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万怀新;郑先进;蔡沐芳;彭勇刚;冉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麦阁吸附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92/00 | 分类号: | C08F292/00;C08F220/18;C08F220/06;C09D7/43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谢新萍 |
地址: | 2117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交联剂 聚丙烯 增稠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改性凹土为交联剂的聚丙烯酸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含长链疏水性丙烯酸十六烷基酯与丙烯酸类单体共聚,同时添加具有良好触变性和可塑性的改性凹凸棒土作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制备凹土/聚丙烯酸类复合增稠剂。所得增稠剂不仅价格便宜,且增稠性能、耐盐性能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改性凹土为交联剂的聚丙烯酸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增稠剂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地提高产品的粘度,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印染、胶黏剂、石油开采、化妆品、涂料、洗涤剂、医药、橡胶等领域。早期使用的增稠剂大多为天然的水溶性增稠剂,但此类产品增稠效果差。丙烯酸类合成增稠剂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增稠效果好、溶剂的使用量少等特点,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丙烯酸类增稠剂的耐电解质能力差,在某些领域其应用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以改性凹土为交联剂的聚丙烯酸增稠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含长链的疏水性丙烯酸十六烷基酯与丙烯酸类单体共聚,同时添加具有良好触变性和可塑性的改性凹凸棒土作为交联剂,从而获得良好耐电解质性能的凹土复合增稠剂。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耐盐凹土复合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凹凸棒土置于2mol/L硝酸溶液中,70-80℃下超声30-60min,水洗至中性后离心分离,干燥,研磨过400目筛,备用;
(2)取10g经步骤(1)处理后的凹凸棒土,以固液质量比1:10-1:30分散于有机溶剂中,超声分散10-30min,然后滴加硅烷偶联剂,采用冰醋酸调节体系pH值至4.0-5.0,常温搅拌48-96h,反应结束后,除去溶剂,真空干燥,研磨过400目筛,得硅烷偶联剂改性凹土;
其中,有机溶剂为甲苯或二甲苯;硅烷偶联剂选自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或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硅烷偶联剂与凹凸棒土质量之比为5:1-8:1;
(3)将上述1份(按重量计)硅烷偶联剂改性有机凹凸棒土分散于10-25份(按体积计)甲醇溶液中,在50℃,搅拌条件下滴加丙烯酸酯,丙烯酸酯与硅烷偶联剂改性有机凹凸棒土质量比为3:1-5:1,滴加完后反应24h,减压蒸馏,除去溶剂甲醇和过量的丙烯酸酯,然后真空干燥,即得以酯基为端基的凹凸棒土;
(4)将上述1份(按重量计)端基为酯基的凹凸棒土分散于10-25份(按体积计)甲醇溶液中,在50℃,搅拌条件下滴加多乙烯多胺,多乙烯多胺与端基为酯基的凹凸棒土的质量比为8:1,滴加完后,反应24h,减压蒸馏,除去溶剂甲醇和过量的多乙烯多胺,然后真空干燥,即得多胺接枝改性凹凸棒土;
其中,多乙烯多胺为乙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五乙烯六胺中的一种。
(5)将10g上述多胺接枝改性凹凸棒土加入100mL三口烧瓶中,室温及搅拌条件下,缓慢加入0.1-0.2mol丙烯酸,然后再反应3h,反应结束后,离心分离,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3-5次后,干燥,研磨过400目筛,备用;
上述方法利用迈克尔加成反应,先在凹土表面引入多个氨基,然后利用丙烯酸中羧基与氨基的反应性,制备含双键的凹土交联剂。
(6)将四口烧瓶置于冷水浴中,加入丙烯酸类单体、疏水性长链单体、改性凹土交联剂,缓慢滴加氨水至溶液pH值6-7;加入油相溶剂、乳化剂span80,1000-1500转/分高速乳化60-90min;升温至60-65℃,在300-450转/分搅拌条件下,滴加引发剂水溶液,滴加结束后,继续升温至65-75℃,反应1-3h,反应结束后,冷却出料,然后加入转相剂搅拌均匀即得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麦阁吸附剂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麦阁吸附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83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点非接触式食品温度采集系统
- 下一篇:生产质量监督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