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灰含碳量在线测量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18193.7 | 申请日: | 2019-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54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 发明(设计)人: | 柳冠青;黄骞;马治安;李水清;张伟阔;董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G01N1/24;G01N1/28;G06N20/00;G06N3/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张狄峰 |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灰含碳量 在线 测量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灰含碳量在线测量装置及方法,属于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中的所述飞灰等速取样系统包括取样枪、旋风分离器、引射器、流量控制器、排气管、防堵式靠背管、差压变送器和落料阀,所述取样枪的一端位于烟道内,所述取样枪的另一端与旋风分离器连接,所述旋风分离器的下端安装有落料阀,所述旋风分离器的上端与引射器连接,所述引射器与流量控制器连接,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流量控制器连接,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位于烟道内,所述差压变送器与流量控制器连接,所述防堵式靠背管的一端与差压变送器连接,所述防堵式靠背管的另一端位于烟道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灰含碳量在线测量装置及方法,属于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煤炭是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燃煤锅炉是煤炭利用的主要方式和设备,在发电、水泥、钢铁、化工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锅炉效率是衡量燃煤锅炉性能和经济性的主要技术指标。煤炭燃尽度又是影响锅炉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煤炭燃尽度越高,煤的化学能量释放越充分,锅炉效率也就越高。煤炭燃尽度直接反映在飞灰及炉渣的含碳量的高低上。在煤粉炉(燃煤锅炉中占比最大的锅炉形式)中,飞灰的产生量远多于炉渣,因此飞灰含碳量就成了反映锅炉燃烧效率的关键指标。
飞灰含碳量的高低可通过烧失量试验进行测量,这是最直接和准确的测量方法。但是该方法需要采样后送实验室检测,流程复杂、耗时长且需人工操作,难以满足工业生产对测量频次、自动化等方面的迫切需求。
飞灰含碳量的高低可反映在飞灰颜色深浅、飞灰颗粒形貌等方面。一般地,飞灰含碳量越高,则飞灰颜色越深(灰度较大),飞灰颗粒组成中,焦炭颗粒以及形状不规则的颗粒的占比也越高,球形微珠的占比则越低。这就为通过图像检测和识别进行飞灰含碳量的(间接)测量提供了物理基础。本发明即是基于此原理提出的。
专利“一种燃煤锅炉与炉窑飞灰含碳量测量方法及在线检测装置”(专利号CN200310109638,处于无权状态)提出了一种利用飞灰灰度值进行飞灰含碳量测量的方法,但没有考虑飞灰颗粒的形貌等信息,而且需要事先对灰度值~飞灰含碳量的关系进行人工标定,对于未经标定的煤种,测量准确性很难保证,无法适应目前燃煤锅炉煤种、煤质多变的情况。
本发明利用了飞灰颗粒微观形貌等细节信息,从更多维度进行灰度的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提高,而且本技术可进行在线自学习和自标定,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当前燃用煤种作为输入参数之一,从而能够适用燃用各种煤种下的飞灰含碳量的检测。
目前燃煤锅炉飞灰含碳量的测量主要有两种手段,一是取样后送实验室进行烧失量试验,在高温环境下使飞灰继续氧化,测得其损失的质量并计算其与烧失前质量的比值,即可得飞灰含碳量,二是微波法在线测量,通过取样装置从锅炉尾部烟道采集飞灰样本,基于微波吸收率受飞灰含碳量影响的定量规律算得飞灰含碳量。前者的缺点是流程多、耗时长且严重依赖人工操作,后者的缺点是受煤种影响较大,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飞灰含碳量在线测量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飞灰含碳量在线测量装置,包括烟道、飞灰等速取样系统、图像拍摄分析系统和飞灰清理收集系统,所述烟道与飞灰等速取样系统连接,所述飞灰清理收集系统位于飞灰等速取样系统的下方,所述飞灰等速取样系统与图像拍摄分析系统配合,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飞灰等速取样系统包括取样枪、旋风分离器、引射器、流量控制器、排气管、防堵式靠背管、差压变送器和落料阀,所述取样枪的一端位于烟道内,所述取样枪的另一端与旋风分离器连接,所述旋风分离器的下端安装有落料阀,所述旋风分离器的上端与引射器连接,所述引射器与流量控制器连接,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流量控制器连接,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位于烟道内,所述差压变送器与流量控制器连接,所述防堵式靠背管的一端与差压变送器连接,所述防堵式靠背管的另一端位于烟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81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