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浇筑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17165.3 | 申请日: | 2019-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75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 发明(设计)人: | 葛锋;杨华南;陈栋杰;汪涛;胡瑞锋;盛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E04G21/24;C04B40/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互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2 | 代理人: | 成秋丽 |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浇筑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浇筑工艺,该工艺为:先搭建保温棚然后绑扎钢筋,再安装模板,随后浇筑混凝土,最后对混凝土养护;其中,绑扎钢筋时将加热丝和钢筋绑扎在一起,自浇筑混凝土1.5~2小时后接通加热丝对混凝土电加热,以防混凝土出现冻伤或开裂;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停止电加热,停止电加热时混凝土的冷却速率小于5℃/小时。本发明的混凝土浇筑采用保温棚浇筑方式,保温棚应高出钢筋顶端不少于0.5米。本发明采用电加热方式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养护,防止混凝土出现冻伤、开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浇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工艺。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现代建筑用量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的强度主要由水泥的水化硬化来提供,其中水泥的水化硬化过程也称之为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是人为造成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使刚浇筑的混凝土得以正常的或加速其硬化和强度增长。混凝土所以能逐渐硬化和增长强度,是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泥的水化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如周围环境不存在该条件时,则需人工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在寒区冬季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混凝土养护中受冻破坏的问题。混凝土养护不当会出现裂纹,强度发展不足耐久性质量下降等问题。为了防止混凝土冻害,《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定义了“受冻临界强度”做为混凝土冬季施工的重要指标,用于判断混凝土是否具备抵抗受冻的能力。
冬季混凝土施工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蓄热法和构建外部加热法(电加热养护法、蒸汽养护法、保温棚法)以及掺防冻剂法等。
蓄热法是最简单常见的方法,通过需要搅拌混凝土的原材料水、砂子和石子进行加热,使得混凝土具备较高的入模温度,之后以合适的方式进行保温,此种方法操作起来较为方便,在实际工程能有一定的效果。此方法在施工温度在-10℃以上时,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然而在我国的三北地区,冬季温度往往远低于-10℃,与外界空气传热较为迅速,故此方法很难获得预期效果。
构建外部加热法的热源有多种,常见的有保温棚法和蒸汽加热养护。该方法有较好的效果,然而需要高昂的费用,费工,使用大量材料,需要的成本巨大。
除此之外,掺防冻剂也是一种广泛应用在寒区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方法。通过在混凝土中添加防冻剂以降低水的冰点,使得混凝土内部在负温下仍可以继续水化,进而强度得以发展。然后此方法的弊端是防冻剂的掺入可能在混凝土内部引入氯化钙或氯化钠,其中的氯离子会使得钢筋遭受严重腐蚀,且同时一些碱性盐会催化碱骨料反应,对工程质量造成更不利的影响。
总之,在寒区冬季施工中,混凝土的养护措施耗能大且存在安全隐患,现行养护措施难以匹配寒区冬季混凝土施工,导致混凝土养护后难以发展至临界抗压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浇筑工艺,采用电加热方式对混凝土进行保温,防止混凝土出现冻伤和开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浇筑工艺,该工艺为:先搭建保温棚然后绑扎钢筋,再安装模板,随后浇筑混凝土,最后对混凝土养护;其中,
绑扎钢筋时将加热丝和钢筋绑扎在一起,自浇筑混凝土1.5~2小时后接通加热丝对混凝土电加热,以防混凝土出现冻伤或开裂;
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开始停止电加热,停止电加热时混凝土的冷却速率小于5℃/小时。
本发明的设计强度是指做混凝土配比设计时所要达到的强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加热把混凝土升温至50±5℃左右,对混凝土养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加热把混凝土在8小时内从浇筑温度升至50℃左右;
所述混凝土在50±5℃左右恒温保持至少20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未经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71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疗设备控制系统和医疗设备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的零件生产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