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新能源的无干扰地岩热联合供热控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7008.2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6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四季春清洁热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9/10 | 分类号: | F24D19/10;F24D3/00;G06Q10/06;G06Q50/06;G06T7/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新能源 干扰 联合 供热 控制系统 方法 | ||
1.一种基于新能源的无干扰地岩热联合供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新能源的无干扰地岩热联合供热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调节控制设备调节供暖温度:(1)通过室内温度传感器采集室内温度数据,并通过网络传输到云服务器;
(2)云服务器集中大数据计算资源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云计算;
(3)获取智能空调的无线通信模块采集的小区内各个住户的实时室内温度;
根据所述各个住户的实时室内温度计算所述小区的平均室内温度,所述小区的平均室内温度为所述小区中各住户的实时室内温度的平均值;
(4)判断所述平均室内温度是否属于标准温度值域;
(5)在所述平均室内温度不属于所述标准温度值域时,根据数据库中存储的历史数据,建立小区平均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热泵流量以及水温的正相关关系;
根据当前室外温度和所述正相关关系,确定热泵流量和水温中至少一项的调节量;根据所述确定的调节量定量调节热泵流量和水温中的至少一项;
步骤二,实时探测供热温度,当流体流出供热装置的温度高于所述供热装置的停机温度时,使所述供热装置停机;将所述供热装置停机前能够为流体箱提供的最高温度与所述流体箱的预定中断阈值进行比较,将较小的温度值设置为所述流体箱的中断阈值;根据设置的所述流体箱的中断阈值启动所述供热装置;
步骤三,利用计算程序对供热负荷进行计算:1)通过摄像器获取目标房间图像;并通过匹配程序确定目标房间模型,在所述模型中识别目标房间各部分围护结构的特征信息,根据所述特征信息计算所述目标房间各部分围护结构的面积;
2)获取所述目标房间各部分围护结构对应的传热系数和室内设计温度:
3)根据所述目标房间各部分围护结构的面积、所述目标房间各部分围护结构对应的传热系数和室内设计温度,计算所述目标房间各部分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根据所述目标房间各部分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计算出围护结构耗热量、冷风渗透耗热量和冷风侵入耗热量;
根据所述围护结构耗热量、所述冷风渗透耗热量和所述冷风侵入耗热量,计算得出所述目标房间总耗热量;
4)获取散热器模型的单位散热量,根据所述总耗热量和所述散热器的单位散热量,计算得到所述目标房间所需散热器的数量;
5)预先建立房间围护结构热工特征数据库,所述数据库中存储有房间标识与所述房间各部分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所述房间室内设计温度、所述房间所在地供暖室外计算温度的对应关系。
步骤四,利用显示器显示供热负荷、供热性能评价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新能源的无干扰地岩热联合供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之前还需为基于新能源的无干扰地岩热联合供热控制系统供电;利用配置程序对基于新能源的无干扰地岩热联合供热控制设备进行参数配置;利用操作按钮对基于新能源的无干扰地岩热联合供热设备进行操作;利用金属换热器将地下深处的热能导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新能源的无干扰地岩热联合供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室外温度通过以下步骤获得:
确定所述小区的地理位置;
获取与小所述地理位置对应的天气预报信息,从所述天气预报信息中确定未来预设时长的室外温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新能源的无干扰地岩热联合供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获取所述目标房间各部分围护结构对应的传热系数和室内设计温度,包括:
在所述数据库中,依据所述目标房间的房间标识获取所述目标房间各部分围护结构对应的传热系数、室内设计温度和所述目标房间所在地的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新能源的无干扰地岩热联合供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之后还需利用评价程序基于单位供热面积运行成本、单位供热面积能耗、供热品质、可靠性相关供热指标对供热性能进行评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四季春清洁热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四季春清洁热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700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