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栗开口翻炒一体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6885.8 | 申请日: | 2019-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9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茹;李贺;荆本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N5/00 | 分类号: | A23N5/00;A23N12/08;A23N12/10;A23N12/12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陈海滨 |
地址: | 26659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栗 开口 翻炒 一体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板栗开口翻炒一体机,包括车体、料斗、板栗输送装置、切口机构、翻炒装置、筛选装置及电源,翻炒装置设在车体中部,板栗输送装置设在翻炒装置的上方,其包括输送带及位于输送带内侧的多个带齿轮,其中一个带齿轮与带齿轮驱动机构相连。输送带是由若干个链板依次铰接而成,每个链板上均具有半球状的容纳槽,其内侧具有与带齿轮相配合的齿槽。料斗设置在输送带的一端上方,输送带由料斗底板的长条口下方通过。切口机构位于输送带上方,其包括切口电机和刀片,刀片位于容纳槽的正上方。本发明的结构巧妙,输送过程自动完成对板栗的切口,消除漏切问题,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节省成本,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设备领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栗开口翻炒一体机。
背景技术
板栗,又名栗、栗子、风腊,是壳斗科栗属的植物,原产于中国,分布于越南、中国台湾以及中国大陆地区,生长于海拔370-2800米的地区,多见于山地,目前已由人工广泛栽培。栗子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比西红柿还要高,更是苹果的十几倍。栗子中的矿物质也很全面,有钾、锌、铁等,虽然含量没有榛子高,但仍比苹果等普通水果高得多,尤其是含钾量比苹果高出3倍。糖炒栗子作为板栗的一种常见食用形式,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在糖炒栗子制备中,板栗开口一般是人工用刀片在板栗上划开刀口,然后投入翻炒机内进行翻炒,存在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切割效率低,存在漏切现象,人工成本高,且容易割伤手的问题。因此,现有技术亟待进一步改进、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板栗开口翻炒一体机,解决板栗翻炒前需要人工对板栗切口再投入料斗,存在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存在漏割现象,切割效率低,容易割伤手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板栗开口翻炒一体机,包括车体、料斗、板栗输送装置、切口机构、翻炒装置、筛选装置及电源,翻炒装置设置在车体的中部,板栗输送装置设在翻炒装置的上方。
板栗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及位于输送带内侧的多个带齿轮,其中一个带齿轮与带齿轮驱动机构相连。
输送带是由若干个链板依次铰接而成,每个链板上均具有半球状的容纳槽,其内侧具有与带齿轮相配合的齿槽。
料斗设置在输送带的一端上方,输送带由料斗底板的长条口下方通过。
切口机构位于输送带的另一端上方,其包括切口电机和设在切口电机输出端的刀片,刀片位于容纳槽的正上方。
输送带的另一端设有收集漏斗,收集漏斗下端通过输送管连接翻炒装置。
优选地,翻炒装置包括外壳、内转筒及内转筒驱动机构,内转筒为一端敞口的圆筒结构,其内壁上设有螺旋搅拌片,外壳与内转筒的开口端相同的一端也为敞口结构。
内转筒设在外壳内部且通过回转支承与外壳转动配合,外壳与内转筒之间均匀布设有电加热管,所述电源为电加热管供电。
优选地,内转筒驱动机构设在外壳背离其敞口的一端,包括第一电机、减速机、小齿轮和大齿轮,第一电机和减速机安装在车体上,所述电源为第一电机供电。
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减速机的一端相连,小齿轮设在减速机的另一端。
大齿轮通过轴承座安装在车体上,大齿轮的齿轮轴穿入外壳与内转筒固定相连,第一电机通过大齿轮驱动内转筒转动。
优选地,带齿轮有三个,带齿轮分别通过其一侧的轴承设置在车体上。
两个带齿轮水平间隔布置,另一个带齿轮位于上述两个带齿轮的一侧下方,三个带齿轮沿着输送带的运动方向将其依次分为上升段、水平段和下降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68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墙面自动绘图机
- 下一篇:具有预偏置输出电压的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