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物联网智能的农业灌溉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5537.9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9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兰元帅;何晋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5/16 | 分类号: | A01G25/16;A01G25/02;G06K9/00;G06K9/62;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王杰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度 学习 联网 智能 农业 灌溉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物联网智能的农业灌溉装置和方法,包括中央处理装置、土壤湿度传感器、喷灌装置、图像采集装置、气象采集传感器、第一数据汇聚模块、第二数据汇聚模块、第三数据汇聚模块、SVM分类模块、预处理模块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模块,本发明通过物联网装置采集土壤信息,环境信息与农作物信息,通过对农作物采用深度学习的方法进行识别,判断作物类别、所处生长阶段、是否有缺水迹象以及缺水程度,结合每种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采取相应的灌溉策略,对不同作物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能够更好的促进作物生长,做到科学灌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物联网智能的农业灌溉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农业问题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也是一个国家的基本产业。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耕地面积不足,人均粮食产量较低的国家,农业的经营手段至今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手工劳作方式,存在着经营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投入与产出不合理等不利因素,严重地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如果想在现有基础上使我国农业有较大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必须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使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彻底改造。在智能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精细农业成为新世纪农业发展的新潮流,农业智能化也成为当今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如何能够及时准确的对农田进行灌溉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现有的技术通过在农田里面设置传感器的方式采集土壤湿度信息,通过传感器反馈的土壤湿度信息控制灌溉装置进行灌溉,但是农田里面有时候划分了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种植的农作物并不相同,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湿度的要求也不同,同样的土壤湿度条件下,有可能一种农作物需要灌溉,另一种农作物就不需要灌溉,所以只是通过土壤湿度信息进行判断是否灌溉农田就会以偏概全,所以需要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物联网智能的农业灌溉装置和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物联网智能的农业灌溉装置和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技术通过在农田里面设置传感器的方式采集土壤湿度信息,通过传感器反馈的土壤湿度信息控制灌溉装置进行灌溉,但是农田里面有时候划分了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种植的农作物并不相同,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湿度的要求也不同,同样的土壤湿度条件下,有可能一种农作物需要灌溉,另一种农作物就不需要灌溉,所以只是通过土壤湿度信息进行判断是否灌溉农田就会以偏概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物联网智能的农业灌溉装置,包括中央处理装置、土壤湿度传感器、喷灌装置、图像采集装置、气象采集传感器、第一数据汇聚模块、第二数据汇聚模块、第三数据汇聚模块、SVM分类模块、预处理模块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模块;
所述气象采集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数据汇聚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将采集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辐射强度、风速、雨量与饱和水汽压值的信息传输到第一数据汇聚模块;
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数据汇聚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将土壤湿度信息传输到第二数据汇集模块;
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数据汇聚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将采集的所有农作物的图像信息传输到第三数据汇聚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未经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55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高盐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混合废乳化液的处理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