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214956.0 | 申请日: | 2019-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98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戴兵;张雷;陈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C41/22 | 分类号: | E21C41/22;E21F15/00;C04B28/02 |
| 代理公司: | 武汉卓越志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66 | 代理人: | 董梦娟 |
| 地址: | 421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路 充填 采矿 方法 | ||
1.一种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矿块划分:将开采区域从竖直方向上划分为交替分布的间隔充填层和完全充填层,形成采场顶板、采场底板和采场围岩;
S2、将所述间隔充填层和所述完全充填层均划分为若干交替分布的第一条块和第二条块;
S3、采场区域开采顺序为下向进路逐层开采,其中相邻间隔充填层与完全充填层的进路布置相互垂直;
S4、开采间隔充填层时,按条块隔一采一,先开采第一条块区域矿体,第一条块为充填条块,向所述充填条块内充填高强速凝充填材料,待充填体达到设计强度后,再开采第二条块区域矿体,第二条块为空场条块;
S5、开采完全充填层时,先开采第一条块区域矿体,第一条块充填体达到设计强度后开采第二条块区域矿体,并向充填条块内充填低强速凝充填材料;所述高强速凝充填材料和所述低强速凝充填材料中均含有速凝剂,所述速凝剂由硫酸镁、硅酸钠和无水硫铝酸钙按照质量比为1:(0.8~1.2):(1~2)混合而成;
S6、从采场最上层的间隔充填层开始,按照上述步骤S4与步骤S5依次逐层开采至采矿采场底板,完成一个采场的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高强速凝充填材料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8~15%水泥熟料、30~40%全尾砂、50~60%废石、2~5%速凝剂;所述高强速凝充填材料充填时的浆料浓度为70~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所述低强速凝充填材料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5~8%水泥、10~20%活性矿渣、70~80%尾矿、1~3%速凝剂;所述低强速凝充填材料充填时的浆料浓度为60~7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矿渣是将采矿过程中产生的矿渣破碎为小于30mm颗粒,在400℃预处理3h后球磨4h,再置于600℃煅烧2h,0.5h升温到900℃,保温2h,在0.5h冷却到室温后得到,活性矿渣粒径≤80μ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尾砂中粒度小于20μm的极细颗粒质量分数为35%,粒度小于74μm的颗粒质量分数为65%。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废石为采矿过程中产生并破碎至最大粒径为12mm的混合料,所述混合料由粒径范围为0.15~4.75mm、4.75~9.50mm 、9.50~12.00mm的碎石按照重量比为1:(3~5):(2~3)混合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强度为1Mpa。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充填层的进路布置与相邻的所述完全充填层的进路布置正交且等高度交替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下向进路充填采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充填层与所述完全充填层中的所述第一条块和所述第二条块为宽度和高度相等的等截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华大学,未经南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495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