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防机器人的灭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14657.7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27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陈锐鸿;彭高志;葛伟攀;吴健章;唐宇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A62C27/00 | 分类号: | A62C27/00;A62C31/03 |
代理公司: | 广州慧宇中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3 | 代理人: | 刘各慧 |
地址: | 5108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防 机器人 灭火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防机器人的灭火装置,包括干粉灭火器固定支架、干粉灭火器触发装置、摇臂机构和干粉灭火器;所述干粉灭火器触发装置包括触发机架、安装在触发机架上的触发驱动和连接在触发驱动上的把手压板,触发机架安装在干粉灭火器固定支架上,把手压板驱动干粉灭火器的把手;所述摇臂机构包括摇臂驱动和摇臂,摇臂驱动安装在干粉灭火器固定支架上,摇臂的一端铰接在干粉灭火器固定架上,摇臂驱动带动摇臂上下摆动;干粉灭火器的出口连接有喷管,喷管连接在摆臂的自由端。利用本发明的结构,方便对干粉灭火器进行开启,并且能在上下范围内调整干粉灭火器的喷射方向,灭火的范围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灭火机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消防机器人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和企业生产的特殊性,导致化学危险品和放射性物质泄漏以及燃烧、爆炸、坍塌的事故隐患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也相应提高,一旦事故发生,假如没有相应的方法、装备或者设施,救援人员便难以获取现场的有效信息,若在无信息支撑的情况下贸然进入,往往容易造成更多的伤亡,付出惨痛的代价。因此用机器人完成一些危险的工作是未来的趋势。消防机器人的研发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日本先一步开展消防机器人的研制,名为“彩虹5号”的机器人首次在日本的一次灭火中亮相,当时他们的机器人已经可以完成城市中的灭火,但结构较为复杂,同时无法在多种地形中行走,随着消防机器人在技术上也不断的更新进步和在不同地域的需求,2010年,弗吉尼亚理工学院为美国海军设计了一款CHARLI-2消防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够同人类士兵一起工作来扑灭海上战舰上的起火。这种消防机器人具备的能力包括使用消防软管、投掷灭火起手榴弹、攀爬梯子,而且当它在海军舰艇的甲板和走廊上行走的时候能够维持它的平衡。海军计划把CHARLI-2机器人作为船上的自主消防机器人,而且工作效率高,相对于传统的人力灭火,提高了安全性和快速性。还有,德国研发的名为“OLE”昆虫型多功能的消防及其人拥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轮式机器人,一种是六足式机器人,能在城市中和森林中自由切换,根据GPS达到目的地进行灭火,而且工作效率很高,相对于传统的人力灭火,不仅提高了安全性和快速性,还适用于不同的地形。
在我国,由于技术以及经济的局限性,消防机器人的研法自然不及发达国家发展的迅速,而且起步时间相对较晚,因此很多东西都处于研发阶段,我国真正重视研发消防机器人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时国家863项目“履带式、轮式消防灭火机器人”落地,主要在城市中的使用,能够完成城市中灭火的工作,能够降低当地消防人员的伤亡和减少他们的工作。随后,国内的其他机构也开始了消防机器人的研发,并且都获得了较为良好的成果,亦在实际的事故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目前的消防机器人在开启和关闭干粉灭火器时比较麻烦,而且干粉灭火器的喷射方向不方便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防机器人的灭火装置,利用本发明的结构,方便对干粉灭火器进行开启,并且能在上下范围内调整干粉灭火器的喷射方向,灭火的范围广。
为达到上述问题,一种消防机器人的灭火装置,包括干粉灭火器固定支架、干粉灭火器触发装置、摇臂机构和干粉灭火器;所述干粉灭火器触发装置包括触发机架、安装在触发机架上的触发驱动和连接在触发驱动上的把手压板,触发机架安装在干粉灭火器固定支架上,把手压板驱动干粉灭火器的把手;所述摇臂机构包括摇臂驱动和摇臂,摇臂驱动安装在干粉灭火器固定支架上,摇臂的一端铰接在干粉灭火器固定架上,摇臂驱动带动摇臂上下摆动;干粉灭火器的出口连接有喷管,喷管连接在摆臂的自由端。
上述结构的消防机器人的灭火装置,如需要进行灭火,启动触发驱动,通过把手压板按压干粉灭火器,让干粉从喷管喷出,在灭火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可以通过摇臂驱动带动摇臂的摆动调节喷管的上下位置,因此,方便对干粉灭火器进行开启,并且能在上下范围内调整干粉灭火器的喷射方向,灭火的范围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46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