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横机钢丝传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3986.X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8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孙平范;徐卫东;李立军;胡跃勇;郑文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00 | 分类号: | D04B15/00;D04B15/9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 代理人: | 朱枫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丝 传送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横机钢丝传送装置,包括送丝电机与齿轮箱,齿轮箱内设有至少一组互相配合的送丝轮和压丝轮,送丝轮由送丝电机驱动;其中一个送丝轮的轴上固定一计数感应盘,计数感应盘上均匀设置若干第一磁钢,齿轮箱内设有与第一磁钢相配合的第三感应器;所述齿轮箱两侧设有转轴,转轴内设有供钢丝穿行的套管,其中一侧转轴上固定一绕行齿轮,绕行齿轮与起底电机上的主动齿轮相啮合,起底电机带动齿轮箱绕转轴翻转。本发明与起底板上的起底针配合工作,通过计数感应盘计算送丝轮向前推送的钢丝长度,保证钢丝穿过所有起底针且不会脱离送丝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横机钢丝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因针织横机中针床口与牵引装置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织片编织下来时不可能马上就被牵引装置所夹持,此时若直接进行织片的正常编织,则刚编织下的织片(即未被高位罗拉所夹持住的织片)由于缺乏均匀的牵引力而不平整,因此影响了织片的整片编织效果,即只有在牵引状态下才能顺利地对织片进行编织。因此在进入正式编织织片之前,首先需要编织长度约为25-35mm的起口织物,在起口织物被针床口下面的高位罗拉夹持后,织片才能获得一定的牵引力,进入正式的编织,于是每编织一片织片便需要编织25-35mm的起口织物进行过渡,织片编织完成后,工人又需要将织片上的起口织物(废纱)拆掉。
由于有些针织横机会配备自动起口装置,需要使用起底橡筋纱来作为起口织物,这样既产生了废纱,且该起口装置结构复杂,故障率高,使用成本就会相对提高。由此可知,现有的针织横机开始编织前必须借助于废纱来实现织片的整体编织,这样不仅降低了整体的工作效率,而且还浪费了纱线。
专利201820229165 .X公开了一种起底装置,包括起底梳、封锁丝、升降机构以及送丝机构,所述起底梳设置有多根沿同一直线间隔排布的起底针,所述封锁丝与起底针穿接配合,所述升降机构与起底梳联接,用于驱动所述起底梳作升降运动,所述送丝机构与封锁丝联接,用于驱动所述封锁丝穿入和抽出起底针。该专利通过起底针穿接封锁丝的方式将电脑针织横编机编织的线圈进行封锁,封锁丝容易穿过起底针和抽出起底针,进而使第一行线圈能够较好地被封锁丝封锁,令织片受到的牵拉力更加均衡,能够减少编织起口织物,又能完成牵拉织物的工作。但是,上述装置中,无法对封锁丝的输送长度进行计算,无法准确判断封锁丝是否已经穿过全部起底针,容易出现封锁丝未完全穿过所有起底针,导致该起底针上的线圈脱落,或是封锁丝输送过长,以至于脱离送丝机构,发生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计算钢丝推送长度的横机钢丝传送装置。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横机钢丝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送丝电机与齿轮箱,齿轮箱内设有至少一组互相配合的送丝轮和压丝轮,送丝轮由送丝电机驱动;其中一个送丝轮的轴上固定一计数感应盘,计数感应盘上均匀设置若干第一磁钢,齿轮箱内设有与第一磁钢相配合的第三感应器;所述齿轮箱两侧设有转轴,转轴内设有供钢丝穿行的套管,其中一侧转轴上固定一绕行齿轮,绕行齿轮与起底电机上的主动齿轮相啮合,起底电机带动齿轮箱绕转轴翻转。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箱上的转轴活动安装在轴承上,轴承通过轴承座安装在一固定板上,齿轮箱置于固定板的方槽内,并在方槽内翻转;所述齿轮箱左侧上方设有第二磁钢,左侧的固定板上下端各设有一接近开关,接近开关与第二磁钢配合工作;所述齿轮箱右侧设有限位螺钉,右侧的固定板上下端分别设有一限位挡块,限位挡块与限位螺钉配合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压丝轮和送丝轮互相配合,压丝轮与压丝齿轮同轴设置,送丝轮与送丝齿轮同轴设置,送丝齿轮与送丝电机上的齿轮相啮合,压丝齿轮与送丝齿轮相啮合;所述送丝轮上设有一圈送丝槽。
进一步地,所述压丝轮的转轴安装在一齿轮滑块上,齿轮滑块通过导向架安装在齿轮箱内,并可沿导向架滑动;所述齿轮滑块上设有一长孔,齿轮箱顶部设有一开口,该开口与齿轮滑块的长孔位置相对,长孔内设有压簧,调节螺钉穿过开口抵在压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39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