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嵌合体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13652.2 | 申请日: | 2019-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6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山田裕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R13/621 | 分类号: | H01R13/621;H01R13/639;H01R13/5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尹洪波 |
| 地址: | 日本国三重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嵌合体 | ||
提供一种能够使螺栓相对于轴套及第1壳体不易倾斜的连接器嵌合体。连接器嵌合体(1)通过配置于第1壳体(2)的轴套(6)内的螺栓(4)紧固于第2壳体(3)的螺母(5)而形成。螺栓(4)具有:头部(41),其与轴套(6)的端面抵接;基端侧轴部(42),其与头部(41)的顶端侧同轴状连接;以及顶端侧轴部(43),其与基端侧轴部(42)的顶端侧同轴状连接。在轴套(6)的内周面形成有基端侧内周面(61)和顶端侧内周面(62),基端侧轴部(42)配置于基端侧内周面(61),顶端侧内周面(62)的内径比基端侧内周面(61)的内径小,且顶端侧轴部(43)配置于顶端侧内周面(6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持有端子的第1壳体及第2壳体通过螺栓被嵌合而成的连接器嵌合体。
背景技术
在将各种电子控制设备与控制装置连接时,使用中继连接器,该中继连接器对与电子控制设备和控制装置连接的电布线进行中继。中继连接器作为阳连接器和阴连接器嵌合而成的连接器嵌合体而使用,所述阳连接器具有多个阳端子,所述阴连接器具有分别与多个阳端子导通的多个阴端子。作为阳连接器和阴连接器的嵌合结构,除了通过作业者直接嵌合的结构之外,为了使作业者容易进行嵌合,还提出有利用杠杆原理的杆式的嵌合结构、利用螺栓紧固力的紧固式的嵌合结构等。
作为具有紧固式的嵌合结构的连接器嵌合体,例如有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连接器。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将在第1壳体的圆筒状安装筒部的贯穿孔中插通的螺栓紧固到设置于第2壳体的螺母,从而进行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嵌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229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中,大体上是螺栓及螺母为金属制,而第1壳体及第2壳体为树脂制。并且,螺栓的头部和螺母直接面对,通过螺栓和螺母的金属部件彼此的结合,可维持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嵌合状态。
但是,螺栓插入到通过进行注射成型等而成型的第1壳体的安装筒部。因此,难以设定螺栓和安装筒部的尺寸公差,在将螺栓紧固到螺母时,螺栓的姿势相对于第1壳体容易倾斜。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为了提供一种能够使螺栓相对于轴套及第1壳体不易倾斜的连接器嵌合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连接器嵌合体具备:第1壳体,其保持有多个第1端子;
第2壳体,其保持有多个第2端子,与所述第1壳体嵌合,多个所述第2端子与所述第1端子分别接触而导通;
金属制的轴套,其配置于所述第1壳体的第1插通孔;
金属制的螺母,其配置于所述第2壳体的第2插通孔;以及
金属制的螺栓,其具有头部、基端侧轴部以及顶端侧轴部,所述头部与所述轴套的基端面抵接,所述基端侧轴部与所述头部的顶端侧同轴状连接并且外径比所述头部的外径小,且所述基端侧轴部配置于所述轴套的内周侧,所述顶端侧轴部与所述基端侧轴部的顶端侧同轴状连接并且外径比所述基端侧轴部的外径小,且所述顶端侧轴部的一部分配置于所述轴套的内周侧,并且所述顶端侧轴部形成有与所述螺母的阴螺纹螺合的阳螺纹,
在所述轴套的内周面形成有基端侧内周面和顶端侧内周面,所述基端侧轴部配置于所述基端侧内周面,所述顶端侧内周面的内径比所述基端侧内周面的内径小,且所述顶端侧轴部配置于所述顶端侧内周面。
发明效果
在所述一个方式的连接器嵌合体中,通过在螺栓的头部与螺母之间夹入金属制的轴套,从而使得第1壳体和第2壳体不被压缩到需要量以上。另外,对轴套的形状进行设计,使螺栓相对于轴套及第1壳体不易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装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36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快换水口结构
- 下一篇:一种纳米阻燃抗静电风筒布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