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篡改的智能区块链系统及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3536.0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7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汪昕;金鑫;娄豪;时超;陈力;蒋尚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金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38 | 分类号: | G06Q20/38;G06Q40/04;G06F21/64;G06F21/62;G06F16/3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安丽 |
地址: | 200234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篡改 智能 区块 系统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篡改的智能区块链系统及实现方法,具备资源管理的能力,可以自动运行在去中心化基础架构上,对人工智能的整个生命周期去中心化,并有效保证区块链隐私,解决了当前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局限性和实际实现问题;其由3个方面组成:反篡改的智能区块链系统技术模型、区块链隐私保护模块以及区块链共识机制优化模块。本发明将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的生命周期联系起来,将使每个人便捷地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每个用户是智能区块链的共同建设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反篡改的智能区块链系统及实现方法,属于密码学、人工智能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和计算能力的增强,人工智能正在迅速改变世界。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主导技术。大规模标记数据的需求限制了资金有限的小公司或大学对标记数据集的开发。相比之下,顶级人工智能公司有足够的资金从受控环境、众包方法或自己的大型云平台收集标签数据。因此,顶尖的人工智能公司实际上建立了数据门槛。
相关文献:Blockchain for AI:Review and Open Research Challenges,出自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10.1109/ACCESS.2018.2890507,作者:Khaled Salah(Senior Member,IEEE),M.Habib Ur Rehman,Nishara Nizamuddin,and Ala AL-Fuqaha。主要讨论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人工智能的开放式研究挑战,其出发点源于解决机器学习和深入学习方法都依赖于集中的培训模型,数据篡改的可能性,因为数据可能在以集中方式管理和存储时受到黑客和操作,通过区块链技术使人工智能能够以分布式和去中心化的方式处理和执行,具体实现:使通过区块链数据库保存数字签字的数据,用私钥保护数据安全;以绝对分散的方法实现群体共识,以分布式决策算法改进对决策的方式;以执行访问公共培训数据不同子任务的方式,将不同的网络安全人工智能代理组合起来,以提供跨基础网络的完全协调的安全,并解决调度问题;集成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使智能分散自治代理能够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之间自动和快速地验证数据,价值和资产转移,提高效率。
该篇著作为国外非专利文献,较为开放地讨论了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结合的问题,在数据保护,数据存储,共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较为新颖的构思。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只是针对某一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未概括和整理出一套通用的理论。在人工智能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计算资源隐私保护,如何保障数据标记,知识图谱编辑,计算资源,算法和训练模型/训练知识图谱这些计算资源的安全性,以及如何实现系统去中心化和协调管理,目前并没有相关文献报导。
本发明将从反篡改的智能区块链系统技术模型、区块链共识机制以及隐私保护三个方面出发,构建具体的理论框架,解决了当前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局限性和实际实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反篡改的智能区块链系统及实现方法,具备资源管理的能力,可以自动运行在去中心化基础架构上,并有效保证区块链隐私,解决了当前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局限性和实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反篡改的智能区块链系统,包括区块链的新型应用场景、区块链隐私保护和区块链共识机制,其中,区块链隐私保护包括:云端盲计算;区块链的新型应用场景指利用区块链技术使人工智能整个生命周期去中心化,具体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金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金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35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杂合二倍体内生真菌菌株及其用途
- 下一篇:一种用于高铁的危险预警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