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型钢混凝土柱钢筋定位预埋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3121.3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55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李书文;何本升;李方宇;韦筱雯;何羽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18 | 分类号: | E04C5/18 |
代理公司: | 广东勤诺律师事务所 44595 | 代理人: | 张雪华 |
地址: | 545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型钢 混凝土 钢筋 定位 预埋件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型钢混凝土柱钢筋定位预埋件结构,包括上下依次相连的上部板、中间连接部件和下部板,上部板表面中部设有若干上部柱筋通孔,下部板表面中部设有若干下部柱筋通孔与上部柱筋通孔轴向相对,上部板边沿设有若干上部受力筋通孔,下部板边沿设有若干下部受力筋通孔与上部受力筋通孔轴向相对,柱筋同时穿过上部柱筋通孔和下部柱筋通孔,受力筋穿过上部受力筋通孔并与下部受力筋通孔搭接相连。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设计简易、施工方便、安装精度高等优点,可有效提高型钢混凝土柱的钢筋和钢构预埋件安装相连的便捷性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和相连结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筋混凝土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型钢混凝土柱钢筋定位预埋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形式不断更新和发展,与此同时,建筑结构形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由于建筑层高的不断增大,传统钢筋混凝土柱的截面也不断增大,使得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柱技术也不能满足现有的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建筑、甚至特殊结构建筑的要求,相应地,型钢混凝土结构柱也随着建筑结构形式的不断变化和要求而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建筑工程领域中。
而在现有技术的型钢混凝土柱施工过程中,型钢柱和钢筋层在施工过程是相对独立进行,在筏板的钢构预埋件预埋和安装时,需要提前安装好钢构预埋件,再进行绑扎柱钢筋以及设置于外层的受力钢筋,虽然上述的施工方法在前期施工过程具有方便施工且简单可行等优点,但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则会容易出现预埋的钢筋无法对上节点板表面预留孔洞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设计简易、施工方便、安装精度高的型钢混凝土柱钢筋定位预埋件结构,旨在提高型钢混凝土柱的钢筋和钢构预埋件安装相连的便捷性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和相连结构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型钢混凝土柱钢筋定位预埋件结构,包括上下依次相连的上部板、中间连接部件和下部板,上部板表面中部设有若干上部柱筋通孔,下部板表面中部设有若干下部柱筋通孔与上部柱筋通孔轴向相对,上部板边沿设有若干上部受力筋通孔,下部板边沿设有若干下部受力筋通孔与上部受力筋通孔轴向相对,柱筋同时穿过上部柱筋通孔和下部柱筋通孔,受力筋穿过上部受力筋通孔并与下部受力筋通孔搭接相连。
优选地,所述上部柱筋通孔、所述下部柱筋通孔以及所述上部受力筋通孔为圆孔,所述下部受力筋通孔为向外开放的半圆形孔。
优选地,所述上部板相连于上部钢筋层底面,所述下部板相连于下部钢筋层顶面,所述受力筋底部设有弯锚结构同时与下部板边沿以及下部钢筋层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接部件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所述上部板和所述下板板焊接相连;上部板和所述上部钢筋层、下部板与所述下部钢筋层、所述柱筋与上部板和下部板、所述受力筋与上部板和下部板之间通过点焊相连。
优选地,所述上部板和所述下部板的外形结构以及内设通孔以工厂加工生产。
优选地,所述上部柱筋通孔和所述下部柱筋通孔内径与柱筋外径之差为5-10mm,所述上部受力筋通孔和所述下部受力筋通孔内径与受力筋外径之差为5-10mm。
优选地,所述上部板厚度大于5mm且大于所述受力筋直径,所述下部板厚度大于5mm且大于受力筋半径,所述中部连接部件的作用长度为筏板厚度减去混凝土厚度和上部钢筋层厚度和下部钢筋层厚度以及受力钢筋的弯锚结构半径。
优选地,轴向相邻的两根所述柱筋端部之间通过套筒固定相连,轴向相邻的两根所述受力筋端部之间通过套筒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接部件为角钢、方钢、工字钢、钢筋段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技术方案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31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显示设备视频信号转换方法及转换装置
- 下一篇: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