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3006.6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1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杨远燕;王舜;张洋;周旻亮;刘飞;吴杰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3/00 | 分类号: | B61L23/00;B61L1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图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3 | 代理人: | 梁青松 |
地址: | 40113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跨座式 单轨 车辆 列车 网络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所述的车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包括列车控制级、车辆控制级、子系统控制级;所述的列车控制级、车辆控制级、子系统控制级均采用以太网总线连接,并提供列车控制网络与PIS服务网络一体化传输。其优点表现在:本发明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通过列车控制级、车辆控制级,子系统控制级参与控制,无需增加了大量的列车线及传感器或接口电路,列车控制级、车辆控制级、子系统控制级均采用以太网总线连接,并提供列车控制网络与PIS服务网络一体化传输,该形式的列车网络参与车辆控制,使得系统稳定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列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列车网络控制系统(Train Control And Monitor System;TCMS)应用于包括机车、地铁、轻轨、动车组等列车中,属于列车的核心子系统,是协调各个车载设备协同工作的基础平台。近年来,跨座式单轨车辆技术正在逐步向智能化、轻量化、节能、环保快速迈进,要求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向高性能、高水平发展,以确保跨座式单轨实现智能化、网络化与信息化的目标。采用以太网总线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数据传输快,能满足无人驾驶跨座式单轨列车的需求。
现有的单轨车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在列车总线和车辆总线中采用多种协议转换模块,如列车总线有:ARCNET、CANopen、MVB,车辆总线有:CANopen、MVB、20mA电流环、30mA电流环、RS485等。协议种类较多,因此不同协议之间要保证正常的通信,就需要增加不同的协议转化模块。虽然上述协议在列车网络中均有较成熟的应用,但不同协议之间的转换也存在实时性降低,通讯速度慢,故障点多等问题。同时现有重庆单轨车辆列车网络系统只负责监视和诊断,不参与车辆控制。因此,增加了大量的列车线及传感器或接口电路。无人驾驶的跨座式单轨列车要求车辆的列车网络参与车辆控制,并且系统稳定可靠。
中国专利文献CN200820110037.X,申请日20080814,专利名称为: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包括:绞线式列车总线WTB网络系统和多功能车辆总线MVB网络系统,MVB网络系统包括端车、变压器车、中间变流器车、便餐车和一等车,其中WTB网络系统和MVB网络系统之间通过MVB网络系统的网关连接,端车、变压器车、中间变流器车、便餐车和一等车之间通过MVB总线连接,端车设有用于集中控制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车载中央控制计算机。
上述专利文献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集中统一控制列车的各个子系统,降低了整个列车控制系统的成本,提高了其控制效率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但是关于一种列车网络参与车辆控制,并且系统稳定可靠的技术方案则未见相应的公开。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列车网络参与车辆控制,并且系统稳定可靠的轨车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而关于这种车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列车网络参与车辆控制,并且系统稳定可靠的轨车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所述的车辆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包括列车控制级、车辆控制级、子系统控制级;所述的列车控制级、车辆控制级、子系统控制级均采用以太网总线连接,并提供列车控制网络与PIS服务网络一体化传输。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整体列车将采用链路聚合的方式,将支持旁路功能的交换机组成线性网络;车厢内终端设备链接到ETB交换机,车厢间交换机通过旁路端口链接,形成支持旁路功能的冗余网络。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子系统控制级与车辆控制级通过车辆级以太网线建立连接;所述的列车控制级中包含有列车Mc1和列车Mc2;所述的列车Mc1和列车Mc2均包括含有车辆ES,且各个车辆ES间通过列车级以太网线建立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30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水防尘型汽车用全液晶仪表盘
- 下一篇:含盐废酸中酸与盐分离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