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毫米波通信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12810.2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28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董浩欣;涂进;张宇;赵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079 | 分类号: | H04B10/079;H04W24/02;H04W24/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卢晓霞 |
地址: | 51063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毫米波 通信 测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毫米波通信测试系统,包括: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测试装置、10GE电路承载测试装置和GE专线电路承载测试装置;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测试装置包括第一微波网管、射频拉远单元和第一毫米波发射器、第一毫米波接收器、基带处理单元、综合业务光传输网络和无线网管;10GE电路承载测试装置包括第二微波网管、数据分析仪和第二毫米波发射器、第二毫米波接收器;GE专线电路承载测试装置包括第三微波网管、第三毫米波发射器、第一交换机、GE专线和互联网接口、第三毫米波接收器、第二交换机和测速电脑。该系统结构简单,便于部署和操作,实现了对毫米波通信系统进行测试,对毫米波通信的各种承载方式下的情景具备了测试条件,便于进行系统完善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毫米波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毫米波通信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毫米波频段通常是指30GHz至300GHz,相应波长为1mm至10mm,E-band、V-band频段的微波就是毫米波,而毫米波通信就是指以毫米波作为传输信息的载体而进行的通信。毫米波通信技术是一种高质量、恒定参数和技术成熟的无线传输通信技术,5G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个广覆盖、高容量、多连接、低时延和高可靠性网络,将毫米波通信技术应用于5G通信系统,是一种业界普遍认同的愿景。
5G强大的能力和丰富的连接场景势必会激发各行各业的应用需求,而满足这些需求仅仅依靠中、低频段来实现比较困难,这就需要高、中和低频协同工作,在不同场景下不断创造更佳的用户体验。为此为满足5G需求,毫米波是必然趋势。
由于毫米波传输特性与C频段以及3GHz以下频段传输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毫米波的应用面临重重挑战:对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设备规格尚未达成共识,关键器件的功率、集成度、效率、成本距离商用还存在较大差距,校准、线性化、散热等技术还不完善,在高效覆盖和组网方面还缺乏经验等。但是因为毫米波带宽大,能够带来高速率传输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因此优势与挑战并存。
高频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推动产业链成熟和探索应用场景二者互为补充,同时应推动统一的频率规划、高频核心芯片成熟、高频OTA系统测试工具的定型、超宽带PA的效率问题等,并不断探索固定无线接入和自回传等场景的需求。
因此,需要基于设计一套测试系统,对现有5G毫米波设备进行系统测试,以及时发现现有通信系统的缺陷,实现及时完善的目的。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毫米波通信测试系统。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毫米波通信测试系统,包括: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测试装置、10GE电路承载测试装置和GE专线电路承载测试装置;其中,
所述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测试装置包括第一发射单元和第一接收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发射单元包括第一微波网管、射频拉远单元和第一毫米波发射器;所述接收单元包括第一毫米波接收器、基带处理单元、综合业务光传输网络和无线网管;
所述10GE电路承载测试装置包括第二发射单元和第二接收单元;其中,所述第二发射单元包括第二微波网管、数据分析仪和第二毫米波发射器;所述第二接收单元包括第二毫米波接收器;
所述GE专线电路承载测试装置包括第三发射单元和第三接收单元;其中,所述第三发射单元包括第三微波网管、第三毫米波发射器、第一交换机、GE专线和互联网接口;所述第三接收单元包括第三毫米波接收器、第二交换机和测速电脑。
上述毫米波通信测试系统,结构简单,便于测试系统的部署和操作,信息传输安全性高,实现了对5G毫米波通信系统进行系统测试,对毫米波通信的各种承载方式下的情景具备了测试条件,使得毫米波的开放人员可以更好的进行系统完善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测试装置的工作参数被配置为:毫米波配置成200GHz64QAM、空口容量8G和业务速率9.8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28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