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2803.2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2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黄继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市凯旭钢结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30 | 分类号: | E04C3/30;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刘静宇 |
地址: | 221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减震 功能 钢结构 装配式 建筑 | ||
本发明公开了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包括上支柱与下支柱,所述下支柱的顶端中央与上支柱的底端中央均连接承重块,所述上支柱与下支柱之间设置减震器,其上下两端均连接承重块,两个相邻所述承重块之间通过承重弹簧固定连接,下支柱顶端均匀环形连接下支杆,上支柱底端均匀环形连接上支杆,上支杆与下支杆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两个相邻所述转轴之间通过环形弹簧连接,所述转轴中央水平连接滑动支杆,滑动支杆滑动连接水平限位块,水平限位块通过固定块连接减震器中部外壁,水平限位块内部中空,设置与之相匹配的水平弹簧,该装置能缓冲上下及左右前后的晃动,为装配式建筑提供基本的减震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一般由预制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结构简单、建筑成本低,施工时间较少,符合国家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不仅能够缓解住房问题,还能够快速搭建临时住房,在不用时,可以快速拆除。
装配式建筑较为广泛应用在民工住所中,民工住所周围一般会频繁出现大型施工设备,其施工时,往往会造成小幅振动,会给民工的睡眠带来不利影响,在狂风或者地震时,一般的装配式建筑不具有缓冲结构,容易被狂风直接掀翻,或者地震摇晃中倒塌,造成财产损失,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上支柱与下支柱,所述下支柱的顶端中央与上支柱的底端中央均连接承重块,所述上支柱与下支柱之间设置减震器,减震器垂直放置,其上下两端均连接承重块,两个相邻所述承重块之间通过承重弹簧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柱顶端均匀环形连接下支杆,所述上支柱底端均匀环形连接上支杆,所述上支杆与下支杆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中央连接上支杆,两边套接下支杆,两个相邻所述转轴之间通过环形弹簧连接,所述转轴中央水平连接滑动支杆,所述滑动支杆远离转轴的一侧设置滑块,滑块可以在内壁开有滑槽的水平限位块中滑动,所述水平限位块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在减震器中部外壁上,所述水平限位块内部中空,设置与之相匹配的水平弹簧,水平弹簧一端连接固定块,另一端连接滑动支杆上的滑块。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限位块靠近转轴的一端设置海绵垫片,所述下支杆套接在转轴上,其套筒外壁设置与橡胶垫片相匹配的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承重块与承重弹簧连接处设置橡胶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杆与下支杆之间形成的空间外套接有保护套。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支杆一端连接的滑块上设置滑轮,滑轮可以在水平限位块内壁的滑槽中自由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承重弹簧采用60CrMnA弹簧钢材料制成,所述承重弹簧采用的钢丝直径为N,N≥20mm,并且N≦6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承重弹簧、上支杆与下支杆之间夹角的变化可以缓冲上下的晃动,减震器可以将弹簧的承重弹簧弹力逐渐减小,稳定居住环境,同时橡胶垫片等能够减少连接处的噪音,通过水平弹簧与环形弹簧相互配合可以为装配建筑提供前后左右摇摆的缓冲功能,可以缓冲狂风的摇晃,稳定建筑,该结构简单实用,可以为装配式建筑提供减震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支柱;2、下支杆;3、滑动支杆;4、减震器;5、承重弹簧;6、承重块;7、上支柱;8、水平弹簧;9、上支杆;10、环形弹簧;11、水平限位块;12、海绵垫片;13、固定块;14、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市凯旭钢结构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市凯旭钢结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28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