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式内镜吸氧口垫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11245.8 | 申请日: | 2019-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0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宋玲玲;张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M16/00 |
代理公司: | 大连八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26 | 代理人: | 马瑞驹 |
地址: | 11601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吸氧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一体式内镜吸氧口垫,包括口垫、氧气管及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口垫呈柱形,中间设有内镜通过孔,前后分别设有前护板和后护板,所述的前护板两侧设有弹力绳固定孔,用于连接环形弹力绳以固定口垫,所述的氧气管呈Y型,下端与连接杆相接,所述的连接杆为L型管,垂直方向为可伸缩的管、横向管的另一端设有氧气接口,连接杆下部与前护板的上部里面固定连接在一起。具有佩戴更为方便,术中发生移位概率低、适合所有人群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具体地说是一种一体式内镜吸氧口垫。
背景技术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附件的不断完善,目前胃镜和十二指肠镜技术已成为上消化道和肝胆胰疾病的重要检查和治疗措施,如早期食管癌、胃癌,胆总管结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管损伤、胆管狭窄、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等。该技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安全系数高、恢复快等优点。内镜技术常采取口咽部黏膜麻醉或静脉麻醉,为了易于插管并避免牙齿损伤内镜,术前需要在口腔内放置口垫;为了避免胃镜影响通气,术前需佩戴吸氧管进行吸氧。
目前口垫与吸氧管均为单独佩戴,患者咬住口垫并通过弹力绳固定在枕后,口垫较为固定,极少发生移位。而吸氧管头端需插入鼻孔内,吸氧管经耳廓上缘在枕后固定,内镜操作中患者多取侧卧位。临床操作中存在以下不足:1.头面部压在吸氧管上,吸氧管头端容易插入过深或一侧移位,损伤鼻黏膜或引起喷嚏反应,影响内镜操作;2.吸氧管头端在重力的作用下,容易从鼻孔中脱出或移位,导致患者缺氧,而术中调整或重新放置吸氧管的操作繁琐,影响手术进程;3.吸氧管经耳廓上方固定于枕部,影响鼻胆管的固定,需移除吸氧管后再进行鼻胆管固定,进而影响患者氧气的吸入。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式内镜吸氧口垫。
本发明目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一体式内镜吸氧口垫,包括口垫、氧气管及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口垫呈柱形,中间设有内镜通过孔,前后分别设有前护板和后护板,所述的前护板两侧设有弹力绳固定孔,用于连接环形弹力绳以固定口垫,所述的氧气管呈Y型,下端与连接杆相接,所述的连接杆为L型管,垂直方向为可伸缩的管、横向管的另一端设有氧气接口,连接杆下部与前护板的上部里面固定连接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吸氧管与口垫采取一体式设计,佩戴更为方便,术中发生移位概率低;
2、吸氧管T型尾部采取伸缩设计,可调整鼻管的方向及与口垫之间的位置,适合所有人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3是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弹力绳固定孔,2、氧气管接头,3、氧气管,4、连接杆,5、内镜通过孔,6、前护板,7、后护板。8、口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实施例:
内镜口垫8为聚乙烯材质,前护板6呈半球形,高5cm,弧长8cm,内镜通过孔5宽1.5cm,长2.5cm,两端弹力绳固定孔1直径0.5cm;后护板7高3cm,宽4cm。连接杆4和氧气管3为硅胶材质,所述的连接杆4为L型,垂直方向为可伸缩管,横向管的另一端设有氧气接口,所述的氧气管3为Y型,下端与连接杆4上端相接,内径5mm,所述的连接杆4下部与前护板6的上部里面固定连接在一起。
使用时,首先将口咽部麻醉充分后或静脉麻醉前,患者张开嘴,置入本口垫,防护板位于口腔外,上下牙齿分别进入咬住管体,后护板位于牙齿后方,弹力绳套在枕后方。拉伸吸氧管并调整方向,使吸氧管进入鼻腔内。氧气管连接吸氧管接头。
内镜手术结束后,松开弹力绳,嘱托患者张口,牙齿与牙套分离,取出口垫的同时移除吸氧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112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