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热井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09339.1 | 申请日: | 2019-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42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奉才;刘荣琴;余湛;张章;陈俊杰;王加华;李连福;胡佳晨;王欢;王湘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康恒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9C1/06 | 分类号: | B09C1/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龚敏 |
| 地址: | 201703 上海市青浦区赵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结构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加热井结构,包括:外套管,所述外套管的下部为第一筛管段;内套管,所述内套管的下部为第二筛管段,所述内套管嵌套在外套管内;隔板,所述隔板位于内套管和外套管形成的环隙内,且将所述环隙沿周向均匀分隔成若干腔室;加热棒,所述每个腔室内置入至少一个加热棒;注气管,所述注气管与内套管的顶部连接。在本发明中,通过采用内外套管设计,两套管环隙内布置多根加热棒,并借助内套管的管道辅以压缩热空气,加速加热井热量向周围土壤扩散,从而实现了加热井热量扩散效率的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加热井结构。
背景技术
热脱附(Thermal Desorption)技术可广泛适用于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石油烃类或汞污染场地的原位或异位修复。该技术通过直接或间接加热的方式,将污染土壤和/或地下水加热至接近甚至超过目标污染物的沸点,通过控制体系温度和高温持续时间有选择性促使目标污染物解析、气化、挥发、分解或者增加其流动性,使目标污染物与土壤介质分离、去除,从而实现污染场地修复的目的。
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无需对污染土壤进行开挖等作业,目前通常采用以热传导为主的电阻发热、电热转换或以热对流为主的燃烧产热两类原位热脱附技术,通过升高温度,达到污染物沸点以上,将污染物与土壤分离开来。
然而,当前采用的原位热脱附方式由于散热方式单一,均存在热量的传递效率低,以致热脱附效率低且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加热井散热方式单一,加热效率低,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兼具热传导及热对流两种散热方式的加热井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加热井的散热效率,进而提升原位热脱附效率和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加热井结构,包括:
外套管,所述外套管的下部为第一筛管段;
内套管,所述内套管的下部为第二筛管段,所述内套管嵌套在外套管内;
隔板,所述隔板位于内套管和外套管形成的环隙内,且将所述环隙沿周向均匀分隔成若干腔室;
加热棒,每个所述腔室内置入至少一个加热棒;
注气管,所述注气管与内套管的顶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筛管段的长度:外套管总长=0.5~0.8;所述第二筛管段的长度:内套管总长=0.5~0.8。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筛管段的长度占外套管总长的3/4;所述第二筛管段的长度占内套管总长的3/4。
进一步地,所述腔室的内壁沿轴向设有导向槽,所述加热棒的外壁设有与导向槽相适配的导向条。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和内套管距离顶部0.3m~0.6m为隔热段。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和内套管除隔热段外其余部分为导热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采用内外套管设计,两套管环隙内布置多根加热棒,并借助内套管的管道辅以压缩热空气,加速加热井热量向周围土壤扩散,从而实现了加热井热量扩散效率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加热井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加热管的截面图。
图中:100-加热管,110-外套管,111-第一筛管段,112-导向槽,120-内套管,121-第二筛管段,130-隔板,140-腔室,150-加热棒,151-导向条;
200-注气管,210-空气压缩机;
300-安装井,400-导热介质,500-隔热密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康恒环境修复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康恒环境修复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93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用驱动电机隔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形状记忆合金丝驱动的机械虹膜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