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OAM的通信方法和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09235.0 | 申请日: | 2019-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79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发明(设计)人: | 余荣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H04W68/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李稷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oam 通信 方法 相关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基于轨道角动量OAM的通信方法和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一种基于轨道角动量OAM的通信方法包括: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核心网的寻呼消息,其中,所述寻呼消息携带有用户终端类别或用户终端下行类别;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寻呼指示消息,所述寻呼指示消息携带有寻呼信道的OAM模态数,所述寻呼信道的OAM模态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用户终端的下行最大OAM模态数,其中,所述用户终端的最大OAM模态数能够基于所述用户终端类别或用户终端下行类别确定。本申请实施例方案有利于使得用户终端更可能按照相对更合理的寻呼信道OAM模态数在寻呼信道进行数据解调,这样有利于提高OAM系统的数据传输的准确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OAM的通信方法和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根据经典电磁波理论,电磁波不仅携带沿传播方向的线性动量,也携带垂直于传播方向的角动量。角动量包括由描述极化状态的自旋转角动量(SAM,Spin angularmomentum)和描述螺旋相位结构的轨道角动量(OAM,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其中,将相位因子添加到正常的无线电磁波中,那么这个无线电磁波的波前将不再是平面结构,而是绕着波束传播方向旋转,变换为螺旋相位波前结构。其中,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A(r)表示电磁波幅度,r表示到波束中心轴线的辐射距离,φ表示方位角,l表示电磁波的OAM模态。电磁波的OAM模态l是一个不受限的整数,对应着围绕传播轴2πl是的波前相位变化。具有不同OAM模态的电磁波,互相之间是正交的。螺旋相位因子决定螺旋波束空间相位分布结构,而不同OAM模态l螺旋波束的空间结构不同。因此业内提出可将不同OAM模态的电磁波复用来传输信息,利用OAM电磁波之间的正交性有利于极大提升通信系统的容量。但是,在通信系统中具体如何利用不同OAM模态的电磁波复用来传输信息,目前还在研究讨论阶段。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基于OAM的通信方法和相关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OAM的通信方法,包括:
例如当核心网设备需寻呼某用户终端,核心网设备可向接入网设备发送寻呼消息,接入网设备(例如基站)接收来自核心网的寻呼消息,其中,所述寻呼消息携带有用户终端类别或用户终端下行类别。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寻呼指示消息,所述寻呼指示消息携带有寻呼信道的OAM模态数,所述寻呼信道的OAM模态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用户终端支持的的下行最大OAM模态数,其中,所述用户终端支持的的下行最大OAM模态数能够基于所述用户终端类别或用户终端下行类别确定。
具体例如,接入网设备可在接收到所述寻呼消息之后,基于寻呼消息携带的用户终端类别或用户终端下行类别,来确定用户终端支持的下行最大OAM模态数,在用户终端支持的下行最大OAM模态数范围内,选择合适的寻呼信道的OAM模态数,向用户终端发送携带所选择的寻呼信道的OAM模态数的寻呼指示消息,进而通知用户终端可按照寻呼信道的OAM模态数在寻呼信道进行数据解调。
可以看出,上述举例方案中,接入网设备(如基站)接收到核心网发送的寻呼消息,可获取寻呼消息中携带的用户终端类别或用户终端下行类别,而所述用户终端类别或用户终端下行类别可用于确定用户终端支持的下行最大OAM模态数,接入网设备可根据上行最大OAM模态数可选择合适的OAM模态数作为寻呼信道的OAM模态数。上述方案使得接入网设备可根据用户终端的类别或用户终端下行类别来为寻呼信道选择合适的OAM模态数,并将其通知给用户终端,这有利于使得用户终端更可能按照相对更合理的寻呼信道OAM模态数在寻呼信道进行数据解调,这样有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准确可靠性。
例如用户终端下行类别(UE DL Category)包括如下特性中的一种或多种:下行最大传输速率、下行是否支持64QAM(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键控)或下行最大OAM模态数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92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