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代理合作场景下的通信协议学习和迁移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07985.4 | 申请日: | 2019-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1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谭哲越;尹建伟;尚永衡;张鹿鸣;李莹;邓水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松海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代理 合作 场景 通信协议 学习 迁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代理合作情景下的通信协议学习和迁移的方法,包括:每个执行代理独立观测环境,使用神经网络将环境进行编码,生成需要分享给其他代理的信息特征向量;所述执行代理将各自的信息发送给信道代理(通信通道),所述信道代理使用通信协议为各执行代理生成消息向量并进行分发;所述执行代理接收到新的消息,整合已有的信息,然后使用策略网络进行动作决策;所述执行代理和所述信道代理的网络参数的梯度是分开进行计算的;在源任务上学习到通信协议后,迁移到目标任务时,复用通信协议参数,并限制学习率。该方法能够独立学习指定任务上的连续通信协议,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工智能自动化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多代理合作情景下的通信协议学习和迁移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人工智能自动化领域使用强化学习来训练代理执行任务是一个常见的解决方案,其中,许多场景依赖多个代理进行合作来达成共同的目标。在多代理合作体系中,常见的一种方法就是使用代理间通信来协调动作,进行合作。现有的主流通信协作方法有:(1)采用固定的通信协议。这种方法需要领域专家对相关场景进行通信协议的设计,无法适应多种场景;(2)采用机器学习技术来自动学习连续的通信协议。这种方法常见于各类多代理通信系统中,其中,通信协议是作为通信通道出现的,且其训练是与代理的策略共同进行的。
对于所述方法(2),学习到的通信协议与动作执行策略具有强耦合性,在面对同类型的不同目标任务场景时,基本不具备可复用性。因此,在面对新的任务环境时,需要重新学习通信协议,提高了学习成本。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代理合作情景下的通信协议学习和迁移的方法,其通过设计独立的信道代理,将通信协议作为其策略网络来学习,可以实现同类型任务下的通信协议的复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为:
在多代理合作通信系统中引入信道代理来自动学习通信协议,区别于用于执行动作的执行代理;使用所述信道代理来自动学习通信协议,所述信道代理接收执行代理发来的特征向量,按照通信协议生成消息向量分发给执行代理。
执行代理和信道代理的工作流程具体为:每个执行代理独立进行观测,并通过编码器将所观测的局部状态进行编码,生成对应的特征向量并发送给所述信道代理,所述信道代理接收特征向量,使用所述通信协议生成消息向量并分发给执行代理;所述执行代理接收到所述消息向量,与所述特征向量一起输入自己的策略网络,所述策略网络输出动作向量,与环境进行交互;使用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分别对所述执行代理和所述信道代理的相关网络参数进行调整。从源任务迁移到目标任务时,保留源任务上学习到的通信协议网络参数,并限制目标任务学习时的通信协议网络参数更新率。
所述通信协议由循环神经网络进行实现,其输入为所述执行代理所计算得到的特征向量,将网络的循环单元按代理数目进行展开,将所述循环单元的隐含状态作为所述消息向量。
所述的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中,执行代理和信道代理分别拥有独立的动作-价值函数,执行代理的动作-价值函数的输入为特征向量和动作向量,信道代理的动作-价值函数的输入为特征向量和消息向量;其中,执行代理的编码器和策略网络的参数是通过所述执行代理的动作-价值函数的梯度进行调整的,信道代理的通信协议网络的参数是通过所述信道代理的动作-价值函数的梯度进行调整的。
迁移时,首先在源任务上进行通信协议的学习,然后将通信协议网络的参数复用在目标任务中,并限制相关参数的学习率,以保留学习到的通信协议的性能且快速适应目标任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多代理合作情景下的通信协议学习和迁移的方法能适应不同目标任务和不同数量的代理的场景,提升目标任务下的性能表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执行代理和信道代理的模型及对应动作-价值函数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79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