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过渡的异色外壳注塑模具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07366.5 | 申请日: | 2019-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4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 发明(设计)人: | 陆洪彬;何平周;陆洪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裕泰(惠州)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16 | 分类号: | B29C45/16;B29C45/27;B29C45/73;B29C45/4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刘羽 |
| 地址: | 51622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过渡 外壳 注塑 模具 | ||
一种连续过渡的异色外壳注塑模具,包括下模组件、第一上模及第二上模,下模组件包括注塑下模、避位块及翘板,翘板设置在注塑下模上,避位块设置在翘板上,注塑下模上开设成型槽,第一上模上开设第一注塑槽,第二上模上开设第二注塑槽,第一上模扣设注塑下模时,第一注塑槽与成型槽共同围成成型腔体,同时,第一上模推压翘板以使避位块插入成型腔体,以预留塑胶流道,第二上模扣设注塑下模时,第二注塑槽与成型腔体连通,注入的塑胶覆盖异色部件的水口,以使异色部件外表面保持光滑,同时,第二上模推压翘板,以使避位块离开成型腔体,把预留的塑胶流道避让出来,以成型异色外壳,从而有效防止异色部件脱落,延长异色外壳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续过渡的异色外壳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为用于注射模塑成型的工具,通常兼具注射及模塑的功能,在一定温度下,利用螺杆搅拌完全熔融的塑料材料,用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以得到成型品,注塑模具适用于形状复杂部件的批量生产,是重要的加工工具之一。
请参阅图1,为一种异色外壳10,异色外壳10包括本体11、异色部件12、第一镶件13、第二镶件14及第三镶件15,本体11上开设有容纳槽,异色部件 12容置于容纳槽内,异色部件12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及第三安装槽,第一镶件13、第二镶件14及第三镶件15分别一一对应容置于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及第三安装槽内,需要注意的是,本体11、第一镶件13、第二镶件 14及第三镶件15为同种塑胶材料,异色部件12为另一种塑胶材料,常规的注塑方法是,先同时注塑成型本体11、第一镶件13、第二镶件14及第三镶件15,最后再注塑成型异色部件12。
然而,常规的注塑方法,进胶流道都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在注塑过程中会在异色部件12的外表面留下进胶水口,如此,会影响异色外壳10的外表面的光滑度,进而导致异色外壳10的成型质量下降;进一步地,常规的注塑方法,由于异色部件12是在本体11的表面进行注塑,容易从本体11的表面剥落,从而导致异色外壳10的使用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连续过渡的异色外壳注塑模具,能够利用可变的进胶流道,先注塑成型异色部件,最后再注塑成型本体、第一镶件、第二镶件及第三镶件,使得进胶水口不会位于异色外壳的外表面,从而提高了异色外壳外表面的光滑度,进而提高了异色外壳的成型质量,而且还能防止异色部件剥落,有效地延长了异色外壳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连续过渡的异色外壳注塑模具,包括:
下模组件,所述下模组件包括注塑下模、避位块及翘板,所述翘板设置于所述注塑下模上,所述注塑下模上开设有成型槽及避位通孔,所述避位通孔与所述成型槽连通,所述避位块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翘板上,所述避位块的另一端穿设所述避位通孔内;
第一上模,所述第一上模上开设第一注塑槽及进胶通孔,所述进胶通孔与所述第一注塑槽连通,所述第一上模与所述注塑下模相扣合时,以使所述第一注塑槽的内侧壁与所述成型槽的内侧壁共同围成成型腔体,且所述第一上模推压所述翘板,以使所述避位块容置于所述成型腔体内;
第二上模,所述第二上模上开设有第二注塑槽、流胶槽及进胶通道,所述进胶通道与所述流胶槽连通,所述流胶槽与所述第二注塑槽连通,所述第二上模与所述注塑下模相扣合时,所述第二注塑槽与所述成型腔体连通,且所述第二上模推压所述翘板,以使所述避位块远离所述成型腔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翘板包括支撑部、推出部及回收部,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注塑下模上,所述推出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一侧上,所述回收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另一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续过渡的异色外壳注塑模具还包括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上模上,所述推杆的另一端用于推压所述推出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裕泰(惠州)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金裕泰(惠州)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73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复合微孔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