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原矿品位比优化银锡多金属共生矿磨矿细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05703.7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1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邱显扬;冉金城;胡真;汪泰;李汉文;邹坚坚;姚艳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2C21/00 | 分类号: | B02C21/00;B02C23/00;B02C17/10;B02C17/2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苏晶晶 |
地址: | 51065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原矿 品位 优化 银锡多 金属 共生矿 磨矿 方法 | ||
1.一种基于原矿品位比优化银锡多金属共生矿磨矿细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原矿品位的不同将银锡多金属共生矿划分为高银低锡类、中等产品类和低银高锡类三类;
S2.将S1中的原矿进行磨矿,磨矿产品经高频细筛或水力旋流器分级,筛下产品或旋流器溢流进入选别作业,筛上产品或旋流器沉砂返回磨机再磨;同时,根据银和锡品位比的不同,调整磨机配球比及返砂比,获得一定细度的磨矿产品。
其中高银低锡类为银锡品位比为Ag/Sn>175的银锡多金属共生矿;
中等产品类为银锡品位比为125<Ag/Sn<175的银锡多金属共生矿;
低银高锡类为银锡品位比为Ag/Sn<125的银锡多金属共生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原矿品位比优化银锡多金属共生矿磨细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磨矿产品进行分级处理的具体操作为:磨矿产品经高频细筛,高频细筛的筛孔尺寸为0.4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原矿品位比优化银锡多金属共生矿磨细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磨矿产品进行分级处理的具体操作为:磨矿产品经水力旋流器分级,旋流器的直径为250mm。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基于原矿品位比优化银锡多金属共生矿磨细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二次磨矿处理为球磨机磨矿,球磨机的磨矿介质为60mm、80mm和120mm三种球径尺寸的钢球,
其中处理高银低锡类时,120mm、80mm和60mm球径的钢球数量配比为3:3:4;
处理中等产品类时,120mm、80mm和60mm球径的钢球数量配比为3:4:3;
处理低银高锡类时,120mm、80mm和60mm球径的钢球数量配比为4:3: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原矿品位比优化银锡多金属共生矿磨细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磨矿作业中,
处理高银低锡类时,磨矿返砂比为250~300;
处理中等产品类时,磨矿返砂比为350~400;
处理低银高锡类时,磨矿返砂比为450~50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基于原矿品位比优化银锡多金属共生矿磨细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矿过程中,
高银低锡类的最终磨矿产品的磨矿细度为-0.074mm占55%~65%;
中等产品类的最终磨矿产品的磨矿细度为-0.074mm占50%~55%;
低银高锡类的最终磨矿产品的磨矿细度为-0.074mm占45%~5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原矿品位比优化银锡多金属共生矿磨细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矿过程中,
高银低锡类的最终磨矿产品的磨矿细度为-0.074mm占59.55%~62.69%;
中等产品类的最终磨矿产品的磨矿细度为-0.074mm占52.57%~53.08%;
低银高锡类的最终磨矿产品的磨矿细度为-0.074mm占45.53%~47.68%。
8.如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原矿品位比优化银锡多金属共生矿磨细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磨矿过程中,
高银低锡类的最终磨矿产品的磨矿细度为-0.074mm占59.55%;
中等产品类的最终磨矿产品的磨矿细度为-0.074mm占53.08%;
低银高锡类的最终磨矿产品的磨矿细度为-0.074mm占47.6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未经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570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轴承电机专用磁悬浮电机端盖
- 下一篇:一种磁力下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