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号接收方法、用户设备、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03711.8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86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沈嵩辉;王翯;张逸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B7/0408 | 分类号: | H04B7/0408;H04B7/08;H04B17/3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张筱宁 |
地址: | 100028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 接收 方法 用户 设备 电子设备 计算机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信号接收方法、用户设备、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信号接收方法包括:用户设备UE通过至少两个测量波束分别接收参考信号,并确定各个测量波束测量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接着,将各个测量波束测量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分别处理为相应的数据表格;接着,根据数据表格,进行信号接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信号接收方法、用户设备、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随着用户对数据传输速率的需求日益增大,系统所需的带宽越来越大,频段也越来越高。在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中,毫米波(mmWave)频段将被广泛使用以提供高速率传输。
由于毫米波频段的传播路径损耗明显高于以往的低频段传播,因而需要高增益的波束赋形技术来弥补高额的路径损耗。成形的波束具有高增益、高方向性、宽带偏窄的特性,波束在的三维空间中覆盖的范围非常小,一旦离开这个高增益范围,波束性能就会急剧下降。因此,发送机和接收机两端都会使用多个波束来尽可能地覆盖整个三维空间,以保证在每个方向上都有合适的波束来产生较大的信号增益,并采用一定的方法来选择合适的波束进行发送或接收。
考虑到移动通信的特性,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所处的环境会发生变化,例如用户设备自身的转动、所处位置的变化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如障碍物的遮挡),会使得UE当前使用的波束信号质量下降,不能维持较高的传输性能,甚至发生链路连接失败的情况,即波束失配。此时,UE需要尽早发现波束失配的情况,并通过一定的方法找到其他更优的波束并进行波束重选,以降低链路发生中断的可能性。
目前解决该问题的常规方式,主要是朴素的接收波束扫描方法。该方法会周期性地触发接收波束扫描,即依次遍历每一个接收波束,去测量发射波束上发出的参考信号功率大小,然后将测量得到的接收功率最大的接收波束作为下一时刻数据传输的波束。
然而,此种常规方式效果并不理想,首先波束扫描的整个过程耗时很长,导致较大的波束选择时延;进一步,这个波束选择时延会使得波束扫描完成后最优波束已经发生变化,即扫描过程中的最优波束已不再是当前时刻的最优波束,最终导致波束选择的正确率偏低、波束传输性能偏差的问题。
因此,针对上述方案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有必要提供有效的技术方案,提高毫米波系统中UE接收波束选择的正确率,提升波束传输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旨在至少能解决上述的技术缺陷之一,特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UE通过至少两个测量波束分别接收参考信号,并确定各个测量波束测量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
将各个测量波束测量到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值分别处理为相应的数据表格;
根据数据表格,进行信号接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两个测量波束是基于UE的波束分布及预定选取规则,从UE的各个接收波束中确定出的;或者
至少两个测量波束是根据接收到的配置信息,从UE的各个接收波束中确定出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UE的波束分布及预定选取规则,从UE的接收波束中确定出至少两个测量波束,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从UE的接收波束中确定出均匀分布在以UE天线阵列为中心的整个球面空间的各个方向的至少两个测量波束;
从UE的接收波束中确定出靠近UE天线阵列的法线方向的至少两个测量波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UE通过至少两个测量波束分别接收参考信号,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37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