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流体混合器及混合试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203246.8 | 申请日: | 2019-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7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 发明(设计)人: | 陈大立;麻刚斗;安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泰达机器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5B7/04 | 分类号: | B05B7/04;B05B15/25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55 | 代理人: | 蒋芳霞 |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松坪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体 混合器 混合 试验 方法 | ||
1.一种多流体混合器,包括混合块;所述混合块内设置有柱状的混合室;所述混合室的顶壁和侧壁分别设置有出液口、呈圆周分布的多组进液口;所述出液口以及所述进液口均与所述混合块外表面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室内设置有与多组所述进液口一一对应的多个分流叶片组;所述分流叶片组包括固定在所述混合块上的若干分流叶片;所述分流叶片上设置有第一流道槽,以及分布在所述第一流道槽两侧的两组第二流道槽;所述第一流道槽和两组所述第二流道槽沿所述混合室长度方向排布;
所述第一流道槽包括供所述进液口内流体斜冲的分流槽,以及分布在所述分流槽两侧的两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和所述第二流道槽均用于供分流后的流体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多流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呈斜向延伸,且中心轴与所述混合室中心轴垂直;多组所述进液口包括若干组主剂口以及若干组辅剂口;
所述主剂口包括与所述混合块外表面连通的第一前端;
所述辅剂口包括与所述混合块外表面连通的第二前端;
所述主剂口与过所述第一前端和所述第二前端的基准线所成角度为0°-35°;
所述辅剂口与所述基准线所成角度为0°-35°;
所述基准线上的所述第一前端和所述第二前端分布在所述混合室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流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分流叶片组,包括与所述主剂口对应的叶片组A,以及与所述辅剂口对应的叶片组B;
所述叶片组A包括若干叶片A;所述叶片A与所述基准线所成角度为15°-60°;
所述叶片组B包括若干叶片B;所述叶片B与所述基准线所成角度为15°-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流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A上所述第一流道槽的槽宽W1=K1*D1+C,其中,K1为0.6-2.2,D1为所述主剂口的口径,C为实验常数;
所述叶片A上所述第一流道槽的槽深D2=D1*K2,其中,K2为0.5-2.5;
所述叶片A上所述第二流道槽的槽宽W2=K3*D1+C,其中,K3为0.6-2.2,
所述叶片A上所述第二流道槽的槽深D3=D1*K4,其中,K4为0.5-2.5;
所述叶片B上所述第一流道槽的槽宽W3=K5*D4+C,其中,K5为0.6-2.2,D4为所述辅剂口的口径;
所述叶片B上所述第一流道槽的槽深D5=D4*K6,其中,K6为0.5-2.5;
所述叶片B上所述第二流道槽的槽宽W4=K7*D4+C,其中,K7为0.6-2.2;
所述叶片B上所述第二流道槽的槽深D6=D4*K8,其中,K8为0.5-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流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槽和所述第二流道槽,两者间距为(0.5-2)W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流体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器包括主座体,以及通过多个螺栓与所述主座体固定的叶片固定座;
所述主座体设置有与所述叶片固定座对应的阶梯槽;
所述叶片固定座设置有均与所述螺栓适配的多个螺纹孔,以及均与所述螺栓适配的多个调节通槽;所述调节通槽呈弧形;各组所述分流叶片均固定在所述叶片固定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泰达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泰达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324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带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植物源可杀菌灭虫的复合微生物叶面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