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态异构冗余的数据访问保护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202483.2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08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谭力波;刘勤让;宋克;沈剑良;王盼;张文建;朱珂;赵博;魏帅;李沛杰;李丹丹;刘汉卿;姜海斌;汤先拓;李庆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滨海新区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天津芯海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0 | 分类号: | G06F21/60;G06F21/62;G06F21/31;G06F21/32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9 | 代理人: | 吕琦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经***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冗余 数据 访问 保护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动态异构冗余的数据访问保护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处理器单元发出的敏感数据访问请求;根据访问状态链接表判断当前访问敏感数据的应用是否合法,所述访问状态链接表用于记录访问的应用和对应的敏感数据存储区域之间的关系;在所述应用合法时,根据所述访问状态链接表生成应用鉴权秘钥,并将所述鉴权秘钥加入到敏感数据请求访问报文中;对所述应用鉴权秘钥进行鉴权,并根据鉴权结果进行裁决,在裁决结果合法时,允许所述应用根据访问状态链接表访问相应的敏感数据。能够在提高第三方应用访问敏感数据的灵活性的同时,保证敏感数据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态异构冗余的数据访问保护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数据时代如何保护系统中的数据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传统数据通常储存在终端中,有价值的数据,特别是与移动支付相关的数据都会引来一些攻击者的窥探,进而影响到数据安全。
通常在移动端,攻击者还有可能在无处不在的第三方应用app中种下恶意代码,待用户下载后就开始攻击或偷窃行为,泄露用户隐私。
现有的硬件隔离技术如Intel SGX(PC端),ARM TrustZone通过将可信的进程和数据放在与正常操作系统隔离开的区域中保证可信数据的安全,即使攻击者拿到了系统权限也无法越过硬件隔离观测到加解密过程,也就无法拿到密钥和隐私数据。但上述方法中仍然无法避免可信赖进程与其无关的敏感数据,特别是与支付相关的指纹、人脸图像等信息的访问,仍然无法保证敏感数据的安全。同时,TrustZone技术要求第三方应用程序需得到设备厂商或者是系统厂商的许可,这对于许多第三方应用程序开发者来说是较难实现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态异构冗余的数据访问保护方法及装置,以解决在无法获取设备厂商或者系统厂商许可的条件下提高敏感数据安全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态异构冗余的数据访问保护方法,包括:
接收处理器单元发出的敏感数据访问请求;
根据访问状态链接表判断当前访问敏感数据的应用是否合法,所述访问状态链接表用于记录访问的应用和对应的敏感数据存储区域之间的关系;
在所述应用合法时,根据所述访问状态链接表生成应用鉴权秘钥,并将所述鉴权秘钥加入到敏感数据请求访问报文中;
对所述应用鉴权秘钥进行鉴权,并根据鉴权结果进行裁决,在裁决结果合法时,允许所述应用根据访问状态链接表访问相应的敏感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裁决结果非法时,丢弃所述敏感数据访问请求。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应用是否存在对应的访问状态链接;
若无。则为所述应用建立对应的访问状态链接。
进一步的,所述对所述应用鉴权秘钥进行鉴权,并根据鉴权结果进行裁决,包括:
利用至少两种不同算法对鉴权秘钥进行鉴权,所述至少两种不同算法对相同的应用鉴权秘钥的鉴权结果相同;
根据所述至少两种不同算法对应的鉴权结果进行鉴权,在结果一致时,裁决结果合法。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生成随机数;
所述根据所述访问状态链接表生成应用鉴权密钥,包括:
根据所述访问状态链接表和随机数生成应用鉴权秘钥。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天津芯海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滨海新区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天津芯海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24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茶叶复提取物及应用
- 下一篇:POS终端一机一密自动化密钥安装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