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稳定杆加工生产线的杆体折弯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02134.0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9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徐天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庆汇通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5/00 | 分类号: | B21D35/00;B21D37/04;B21D37/14;B21D43/00 |
代理公司: | 合肥超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6 | 代理人: | 余红 |
地址: | 2314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 加工 生产线 折弯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稳定杆加工生产线的杆体折弯设备,包括有底座,底座上架设有立式安装板,立式安装板的前安装面板上安装有两间隔设置的固定块,固定块上安装有用于支撑杆体的杆体固定模,杆体固定模的正上方分别架设有与其对应的可移动式升降压紧机构,固定块的外侧分别安装有端头折弯模具,端头折弯模具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可移动的端头对中调平机构,端头对中调平机构的下方安装有可移动的成型模具,端头对中调平机构的上安装有弯曲油缸驱动的弯曲动力轮。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集固定杆体的装置、端头折弯的模具、折弯段上弧度成型模具于一体,杆体只需要卡装定位一次,适用于不同长度、不同折弯形状的稳定杆的加工需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稳定杆生产加工领域,主要涉及一种稳定杆加工生产线的杆体折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稳定杆在折弯时由传统的一端一端的折弯发展到现在的两端同时折弯,既减少了工序以及人工劳动强度,同时又保证了折弯质量,但目前的两端折弯结构比较简单,杆体放置在中部的定位装置卡装后,其通过两侧拐角处的水平动力轮和弯曲动力轮进行折弯,只能针对单一的圆弧过渡直角折弯进行弯折,但由于稳定杆种类的多样化,在对直角折弯后折弯段上的弧度、弯度进行折弯时,其还需要在其他折弯工位上采用模具成型完成,从而降低了其自动化程度,由于折弯时多次卡装定位的原因,很难保证多次定位在同一对应的中心位置,从而影响了折弯后的产品质量,而且在对不同长度的产品成型时,其相应的折弯模具、水平动力轮和弯曲动力轮、后期的弧度成型模具以及控制都需要进行调整,其调整操作麻烦,人工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因此需设计一种折弯装置,可满足多种弧度的折弯一次成型以及不同长度杆体快速调整定位、方便更换模具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稳定杆加工生产线的杆体折弯设备,将相应的用于固定杆体的装置、端头折弯的模具、折弯段上弧度成型模具均安装在立式安装板上形成整体式的折弯结构,杆体只需要卡装定位一次,即可完成端头以及折弯段上不同弧度的加工。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稳定杆加工生产线的杆体折弯设备,包括有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架设有立式安装板,所述立式安装板的前安装面板上安装有两间隔设置且位置可调的滑座一,所述滑座一上分别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端面上安装有用于支撑杆体的杆体固定模,所述杆体固定模的正上方分别架设有与其对应的可移动式升降压紧机构,所述固定块的外侧分别安装有端头折弯模具,所述的端头折弯模具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可移动的端头对中调平机构,所述端头对中调平机构的下方安装有可移动的滑座三,所述滑座三上分别安装有油缸驱动的可移动的成型模具,所述端头对中调平机构的上放架设有滑座四,所述滑座四上安装有倾斜设置的弯曲油缸,所述弯曲油缸的活塞杆伸出端安装有弯曲动力轮,所述弯曲油缸的倾斜角度保证弯曲动力轮朝向端头折弯模具。
所述的滑座一对应的立式安装板的前安装面板上设有两间隔设置的导轨一,所述滑座一的后端面设有与导轨一配合的导槽一。
所述的杆体固定模的中部设有用于卡装杆体的凹槽,所述凹槽中设有用于与固定块安装固定的孔。
所述的可移动式升降压紧机构包括有滑座二,所述立式安装板上方设有水平设置的导槽二,所述滑座二上设有与导槽二配合导向的导轨二,所述滑座二上分别安装有油缸,所述油缸的活塞杆伸出端竖直向下,且伸出端分别安装有导块,所述导块的下端面上安装有夹紧块,所述夹紧块的下端面安装有用于卡紧杆体的卡槽。
所述端头折弯模具上设有与稳定杆产品折弯处形状配合的凹腔,所述凹腔中以及端头折弯模具的下端部分别设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安装孔。
所述的端头对中调平机构分别包括有两相对移动的移动座,其一侧的移动座上安装有对中块一,所述对中块一上设有卡槽,另一侧的移动座上安装有对中块二,所述对中块二的上下方设有夹紧卡爪,所述夹紧卡爪的松开与夹紧由其后方的夹紧气缸驱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庆汇通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庆汇通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21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轧带钢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聚氨酯实心胎的成型装置及实心胎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