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型密封组件及其构成的气体传输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01900.1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2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陈仲恒;柳凯;黄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J15/32 | 分类号: | F16J15/32;F16J15/328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张举 |
地址: | 710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密封 组件 及其 构成 气体 传输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密封组件及其构成的气体传输装置,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动密封件易磨损、难装配且不能自动补偿的问题。本发明一种微型密封组件,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的外圆面设置有环状开口槽,环状开口槽的开口沿其径向朝外;第一密封圈的内圆面沿其轴向并排设置有多个环状凹槽;第二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且整体嵌入所述环状开口槽内;第二密封圈的外径大于等于第一密封圈的外径。本发明将现有的填料式动密封更改为组合式动密封,使用时第二密封圈会起到自动补偿的作用;第一密封圈的内壁上并排设置了多个环状凹槽,使得整个密封组件和旋转管的接触面积减小,减小了摩擦力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路动密封,具体涉及一种微型密封组件及其构成的气体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动密封是指在具有相对运动的两个部件或关节之间实现气体、液体等传输功能的结构,被广泛应用于油路、气路等技术领域,实现导弹、潜艇等所需求的输油、输气等功能。动密封主要性能指标有密封性能、运转速度、工作压力、机械尺寸等。对于动密封技术而言,结构越小、密封性能越高、运转速度越高、工作压力越大,动密封越难实现。
通常在弹上导引头内外框架的旋转处会使用带有动密封的气体传输装置,内外框架互相旋转时通过带有动密封的气体传输装置带动气路互相旋转,实现气体由固定部分(气路轴)向旋转部分(旋转管)的传输。
常见的动密封设计结构有接触式动密封、非接触式动密封、无轴封等几类。一般来讲,接触式密封采用多层填料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外径相同的环状金属支架01和环状密封垫02;环状金属支架01的内径小于环状密封垫02的内径,装配时需要施加较大压力将环状金属支架01和环状密封垫02一起套装于旋转管03外壁上,要求套装上之后环状密封垫02变为截面为L型的密封圈,因此,装配难度较大;而且接触式密封的密封面互相紧靠、接触,甚至嵌入,以减少密封件与旋转管间的间隙或消除间隙达到密封,因此密封性较好,但受摩擦磨损限制,适用于密封面线速度较低的场合。非接触式密封的密封件不直接接触,预留有固定的装配间隙,因而没有机械摩擦和磨损,但其密封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动密封件易磨损、难装配且不能自动补偿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微型密封组件及其构成的气体传输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微型密封组件,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
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圆面设置有环状开口槽,环状开口槽的开口沿其径向朝外;第一密封圈的内圆面沿其轴向并排设置有多个环状凹槽;
所述第二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且整体嵌入所述环状开口槽内;
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径大于等于第一密封圈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宽度小于等于10mm;
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径为1.2~1.8mm;
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径小于等于1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圈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所述第二密封圈的材质为丁腈。
基于上述的一种微型密封组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气体传输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气路轴、旋转管、环状隔离垫以及至少两组密封组件;
所述气路轴的气体出口端垂直连接有环形挡板;
所述旋转管的气体入口端同轴套装于气路轴内,旋转管的气体出口端伸出环形挡板,且与环形挡板间存有间隙;
所述至少两组密封组件并排套装于气路轴和旋转管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未经西安航天精密机电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19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杆塔
- 下一篇:位移码、位移码尺、检测方法和装置及标定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