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叶石楠营养钵高效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01265.7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40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廖汉杉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汉杉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A01G24/28;A01G24/15;A01G24/23;A01G24/10;A01G24/20;A01G24/22;A01C21/00;C05G3/00;C05G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叶 石楠 营养 高效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叶石楠营养钵高效栽培方法,包括种子处理、营养钵准备、播种、育苗管理、移苗种植,本发明科学配置营养钵中培育基质,作为种子萌发及幼苗培育的基床,营养钵下层塘底泥、沙层可以锁住水分及营养的流失,酵母菌、侧孢芽孢杆菌能够有效从种子萌发早期和苗株生长期对红叶石楠易多发的病菌虫害起到抑制作用,萌发真叶后,定期喷施营养肥,多氯苯甲酸、二苯基脲磺酸钙可促进植株侧芽生长和根系生长,提高植株活性,本发明不仅可缩短成苗周期,还能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提高成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叶石楠培育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叶石楠营养钵高效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红叶石楠是蔷薇科石楠属杂交种的统称,为常绿小乔木,叶革质,长椭圆形至倒卵披针形,春季新叶红艳,夏季转绿,秋、冬、春三季呈现红色,霜重色逾浓,低温色更佳;红叶石楠枝繁叶茂,树冠圆球形,早春嫩叶绛红,初夏白花点点,秋末累累赤实,冬季老叶常绿,园林观赏价值高,在园林绿化上用途广泛,目前红叶石楠的扦插育苗技术存在成活率低、生成周期长等问题。
传统的营养钵方式与地栽方式相比,营养钵中土壤容量固定,根系活动范围有限,随着水的浇灌,土壤中养分流失严重,极易造成植株营养缺乏,同时传统营养钵植物用肥营养成分单一,肥料有效成分较少,配比杂乱;因此,营养钵红叶石楠的养护难度较大,景观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叶石楠营养钵高效栽培方法,同时营养钵培育红叶石楠,培育基质针对性配置,缩短了育苗周期,增强了幼苗的抗病能力,能提高成活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红叶石楠营养钵高效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子处理:选择成熟、完整的种子,将种子放入质量分数2-3%食盐溶液中浸泡1-2h,将种子取出,放在阳光下晾晒2h,再放入质量分数为0.02%的ABT生根剂溶液中浸泡6-8h。
(2)营养钵准备:选好营养钵,底部设置一层1-2cm厚度的塘底泥,在塘底泥上方铺设一层2-3cm厚度的沙层,沙层上铺设一层5-10cm的培育基质,培育基质上铺设一层1cm的秸秆粉。
所述培育基质包括30-40份腐殖土、5-15份珍珠岩、10-15份锯末、20-30份蛭石、5-10份细砂、1-1.5份酵母菌、1-1.5份侧孢芽孢杆菌、2-4份硫酸铵、1-3份海藻微粉。
(3)播种:将处理好的种子埋入营养钵培育基质层,用塑料薄膜覆盖,然后移置大棚中,空气湿度为60-65%,环境温度为25-28℃,种子萌芽后,去除塑料膜。
(4)育苗管理:长出第1片真叶时,每3天喷洒1次营养肥,控制空气湿度控制为70-75%,环境温度为20-25℃;长出第3片真叶时,每2天喷洒1次营养肥,空气湿度控制为75-80%,环境温度为25-28℃。
(5)移苗种植:直至苗株平均高度超过30cm后,即可将营养钵中的苗株选在阴天进行移栽。
进一步地,所述营养肥包括以下组份:0.05%多氯苯甲酸、1.5%硫酸胺、3%硫酸钾、0.5%二苯基脲磺酸钙、0.05%硫胺素、1.5%葡萄糖、1%磷矿粉、余量为水。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每营养钵播种1-2粒种子。
进一步地,所述沙层沙粒直径为3.5-5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科学配置营养钵中培育基质,作为种子萌发及幼苗培育的基床,营养钵下层塘底泥、沙层可以锁住水分及营养的流失,酵母菌、侧孢芽孢杆菌能够有效从种子萌发早期和苗株生长期对红叶石楠易多发的病菌虫害起到抑制作用,萌发真叶后,定期喷施营养肥,多氯苯甲酸、二苯基脲磺酸钙可促进植株侧芽生长和根系生长,提高植株活性,本发明不仅可缩短成苗周期,还能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提高成活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汉杉,未经廖汉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12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