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工频电流的信号电缆成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200822.3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1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郭丰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科安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58 | 分类号: | H01R4/58;H01R4/64;H01B7/00;H01B7/1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道勤知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9 | 代理人: | 何兵;饶盛添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工频 电流 信号 电缆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工频电流的信号电缆成端装置,用于信号电缆接地泄流,所述信号电缆从内至外依次包括信号线芯、线缆包带、铝护套层、绝缘层、铠甲层和外皮,其中,所述铝护套层和所述铠甲层为屏蔽层,其特征在于,包括:密封壳体,所述密封壳体具有一供所述信号电缆穿过的通道空间,在所述通道空间内具有至少一段露出的所述屏蔽层;导电带,呈带状,所述导电带用于紧贴包覆露出的所述屏蔽层,在所述屏蔽层上形成包覆圈,所述包覆圈一体延伸有伸出带,所述伸出带用于连接至接地条;锁紧机构,用于锁紧所述包覆圈的包覆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成端泄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工频电流的信号电缆成端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缆成端泄流技术主要是针对于防雷设计的,雷雨天气,如在电缆线路上方或附近落雷,强大的雷电流也会感应到沿线电缆线路上,牵引回流、雷电流等大电流从室外沿线路直接引进到机械室内,容易造成分线盘设备损坏、室内电缆发热短路等危害,影响行车安全。
现有的电缆成端泄流技术一般采用成端防雷技术:用拧成绳状的导电丝进行导流,将导电丝一端焊接在V形卡上,将V形卡固定在屏蔽层上,或者,利用喉箍捆缚在屏蔽层上,然后连接至一个接地端子,接地端子再连接至接地的铜排或铜条上。
这种方式可以将瞬间的雷电流接地,但对于误入的持续时间长的工频电流却无法起到导流效果,在持续的工频电流下导电丝容易发热导致燃烧,进一步引发火灾,造成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导电丝焊接在V形卡上形成的接触面近似点接触、喉箍捆缚在铝护套层上形成的接触面为线接触,接触面积十分的小,导致传递电流的能力十分有限,外入电流仍然会造成一些干扰;并且这种方式将铠甲层和铝护套层串联在一起,会造成相互影响,形成干扰;此外,这种方式安装比较繁琐,增加了施工难度,不利于生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的耐工频电流的信号电缆成端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耐工频电流的信号电缆成端装置,用于信号电缆接地泄流,所述信号电缆从内至外依次包括信号线芯、线缆包带、铝护套层、绝缘层、铠甲层和外皮,其中,所述铝护套层和所述铠甲层为屏蔽层,包括:密封壳体,所述密封壳体具有一供所述信号电缆穿过的通道空间,在所述通道空间内具有至少一段露出的所述屏蔽层;导电带,呈带状,所述导电带用于紧贴包覆露出的所述屏蔽层,在所述屏蔽层上形成包覆圈,所述包覆圈一体延伸有伸出带,所述伸出带用于连接至接地条;锁紧机构,锁紧所述导电带的包覆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带包括相互隔离的紧贴包覆露出的所述铝护套层的第一导电带和紧贴包覆所述铠甲层的第二导电带,所述接地条包括相互隔离的第一接地条和第二接地条,所述第一导电带连接至所述第一接地条,所述第二导电带连接至所述第二接地条,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所述第一导电带的包覆状态的第一锁紧机构和锁紧所述第二导电带的包覆状态的第二锁紧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壳体上设有连接所述导电带和所述接地条的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包括延伸出所述通道空间外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导电带、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一接地条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带、所述第二端子和所述第二接地条依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壳体上设有供所述第一导电带穿设而出的第一穿孔和供所述第二导电带穿设而出的第二穿孔,所述第一导电带与所述第一接地条直接相连,所述第二导电带与所述第二接地条直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带的中段形成所述包覆圈,所述包覆圈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一段所述伸出带,两段所述伸出带上分别设置有两面均为粗糙结构的第一粗糙段和第二粗糙段,所述第一粗糙段和所述第二粗糙段相接触贴合,所述锁紧机构夹持在所述第一粗糙段和所述第二粗糙段的贴合处。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带的中段形成所述包覆圈,所述包覆圈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一段所述伸出带,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夹台和锁紧螺栓,所述夹台设有供两段所述伸出带穿设而出的夹孔,在所述夹孔的径向一面设有与所述锁紧螺栓适配的螺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科安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科安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2008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联机容量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 下一篇:一种身份信息的伴随关系确定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