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醚多元醇生产尾水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9186.7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2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和;柳文浩;郑志永;崔敏华;张衍;叶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101/34;C02F103/3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仇钰莹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元 生产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醚多元醇生产尾水的处理方法,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聚醚多元醇生产中的设备冲洗水、冷凝水等尾水进行了生物处理,本发明从以废治废角度出发,以柠檬酸生产废水或乙酸钠作为共代谢基质处理聚醚多元醇生产尾水,采用共代谢技术逐级驯化培养微生物,驯化过程中,逐渐增加聚醚多元醇生产尾水的浓度同时逐渐减少共代谢基质的添加量直至驯化终点,即共代谢基质不再添加。驯化后的微生物能够直接以废水中的部分原位有机物作为共代谢基质,实现聚醚多元醇生产尾水的高效降解和达标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醚多元醇生产尾水的处理方法,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醚多元醇,一种经醚或环氧化合物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洗涤剂、化妆品、造纸涂料、纺织改性、建筑化学等众多领域,导致年需求量逐年增长。
聚醚多元醇提取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聚醚多元醇生产尾水(生化需氧量(COD)≥100g/L)经浓缩并添加助燃剂后可直接燃烧处理。而设备清洗水、冷却水、循环水等混合后的低浓度聚醚生产尾水具有水量大,可生化性差(BOD/COD≤0.2)的水质特点,难以经浓缩后燃烧处理,需通过高级氧化技术耦合生物工艺进行处理,但运行成本较高。生物处理具有最低的运行成本和最彻底的有机物降解效率。目前,聚醚多元醇生产尾水的处理方法较多,CN110357226A报道了采用电催化氧化法处理聚醚多元醇生产尾水,填充催化的活性炭粒子作为反应装置的电极,可进一步提高聚醚多元醇生产尾水的可生化性和去除效果。CN103288293B报道了采用调节池、生化池(设有填料)、活性污泥池和二沉池(投加絮凝剂)的组合工艺处理聚醚多元醇生产尾水,可使排放废水的COD降低到60-80mg/L。CN109368915A报道了紫外灯+芬顿+生物膜反应器的组合处理工艺,处理后的聚醚多元醇生产尾水可实现达标排放。上述方法虽显著提升了聚醚多元醇生产尾水的处理,但工艺复杂或成本昂贵,可能会成为工业大规模应用的限制因素。目前,尚无专利公开直接利用生物法处理聚醚多元醇生产尾水。因此,亟需开发一种高效经济的方法,处理日益增长的聚醚多元醇生产尾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高成本运行的聚醚多元醇生产尾水处理方式,本发明从以废治废角度出发,以柠檬酸生产废水作为共代谢基质处理聚醚多元醇生产尾水;采用共代谢技术逐级驯化培养微生物,驯化过程中,逐渐增加聚醚多元醇生产尾水的浓度同时逐渐减少共代谢基质的添加量直至驯化终点,即共代谢基质不再添加;驯化后的微生物能够直接以废水中的部分原位有机物作为共代谢基质,实现聚醚多元醇生产尾水的高效降解和达标排放;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聚醚多元醇生产尾水中有机物含量的生物方法,该方法具有经济环保、操作单元简单,有机物降解效率高等优势。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聚醚多元醇生产尾水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以柠檬酸生产废水或乙酸钠作为共代谢基质,通过逐级增加聚醚多元醇生产尾水进水COD浓度,同时逐渐减少进水中发酵废水或乙酸钠的COD浓度,处理聚醚多元醇生产尾水。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酵废水的有机成分以有机酸、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主的有机废水或有机废水发酵产物。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酵废水为含柠檬酸、乙酸、葡萄糖、乙醇、甲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有机废水或有机废水发酵产物。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稀释聚醚多元醇生产尾水以降低COD浓度,并添加柠檬酸生产废水或乙酸钠作为共代谢基质,搅拌混合后流入生物反应器进行处理,直至反应器运行稳定。
(2)逐级减少聚醚多元醇生产尾水的稀释倍数同时减少柠檬酸生产废水或乙酸钠的添加量,搅拌混合后再次流入生物反应器进行处理,直至反应器运行稳定;
(3)待步骤(2)反应器再次稳定后,重复步骤(2)的实验步骤,直至反应器进水为未稀释的聚醚多元醇生产尾水同时柠檬酸生产废水或乙酸钠的添加量为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91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用混凝土气控输送泵车
- 下一篇:一种基于雷达数据的饱和车头时距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