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脱硝装置的石油焦余热锅炉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7708.X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5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葛卫东;滕志英;许渡姜;李小晨;王淳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18 | 分类号: | F22B1/18;F22B31/08;F27D17/00;F23J15/02;B01D53/56;B01D53/8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黄春松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脱硝 装置 石油焦 余热 锅炉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脱硝装置的石油焦余热锅炉,包括:包括两个相互间隔且均竖直设置的第一烟道和第二烟道,第一烟道的上端部开设有烟气进口,第一烟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灰斗,烟气进口与第一灰斗之间的第一烟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SNCR脱硝装置、若干过热器、若干蒸发器,第一灰斗与蒸发器之间的第一烟道的下端部设置有烟气输送通道,烟气输送通道由下向上连通至与第二烟道的顶部,第二烟道内依次设置有喷氨格栅、SCR脱硝装置、省煤器,第二烟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灰斗,省煤器与第二灰斗之间的第二烟道的下端部开设有烟气出口。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热回收效率高,且能大大降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的含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余热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对石油焦煅烧产生的高温烟气的热能进行回收的余热锅炉。
背景技术
石油焦煅烧是石化副产品的延伸加工。石油焦在煅烧窑中进行煅烧产生的高温烟气经旋转冷却器冷却后排出。旋转冷却器排出的烟气温度仍然很高在1000℃左右,且含有大量的易挥发物质和颗粒状焦末。为了能充分利用烟气的热量,我公司研发了带脱硝装置的石油焦余热锅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脱硝装置的石油焦余热锅炉,其能对石油焦经煅烧窑煅烧、旋转冷却器冷却后排出的高温烟气进行热量回收以及脱硝处理。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带脱硝装置的石油焦余热锅炉,包括:烟道,所述的烟道包括两个相互间隔且均竖直设置的第一烟道和第二烟道,第一烟道的上端部开设有烟气进口,第一烟道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灰斗,烟气进口与第一灰斗之间的第一烟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SNCR脱硝装置、若干过热器、若干蒸发器,第一灰斗与蒸发器之间的第一烟道的下端部设置有烟气输送通道,烟气输送通道由下向上连通至与第二烟道的顶部,第二烟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喷氨格栅、SCR脱硝装置、省煤器,第二烟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灰斗,省煤器与第二灰斗之间的第二烟道的下端部开设有烟气出口。
进一步地,前述的带脱硝装置的石油焦余热锅炉,其中,第一烟道内的过热器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高温过热器和低温过热器。
进一步地,前述的带脱硝装置的石油焦余热锅炉,其中,第一烟道内的蒸发器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光管蒸发器和翅片蒸发器。
进一步地,前述的带脱硝装置的石油焦余热锅炉,其中,烟气输送通道由下向上依次连通的第一输送管道、第二输送管道、第三输送管道,第一输送管道由下向上倾斜设置,第一输送管道的下端部连通至第一烟道的第一灰斗的顶部,第二输送管道竖直设置,第三输送管道平直设置且与第二烟道的顶部相连通。
更进一步地,前述的带脱硝装置的石油焦余热锅炉,其中,第二输送管道的上下两端与第一输送管道和第三输送管道之间分别通过膨胀节相连接。
更进一步地,前述的带脱硝装置的石油焦余热锅炉,其中,所有过热器和所有蒸发器均悬挂支撑在第一烟道外的支撑架上。
本发明的优点是:一、高温烟气从进入到排出会经过SNCR脱硝装置和SCR脱硝装置两次脱硝,这能大大降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的含量。二、第一烟道和第二烟道相互独立,第一烟道1的底部设置第一灰斗,第一烟道中的烟气向下运动再经烟气输送通道向上运动后再进入第二烟道中,这种烟气运动的方式可以有效去除烟气中的颗粒物,尽量减少进入第二烟道的烟气中颗粒物的含量,从而避免颗粒物粘附在SCR脱硝装置上,进而确保SCR脱硝装置的脱硝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带脱硝装置的石油焦余热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77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