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纱线生产加工的纺织机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7046.6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3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翰联色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1/16 | 分类号: | D01H1/16;D01H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7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纱线 生产 加工 纺织机 | ||
本发明涉及纱线生产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纱线生产加工的纺织机,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靠近纺织机体一侧位置处设置有除尘组件,且第一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台,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支撑台之间连接有第一缓冲组件和第二缓冲组件,所述支撑台的外侧固接有控制开关和蓄电池,且支撑台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支撑台的下方设置有驱动组件。本发明通过除尘组件可以对纺织机体的内部进行除尘,降低了纺织机体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减少了灰尘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通过第一缓冲组件和第二缓冲组件的结合使用,可以对纺织机体起到双重减震的效果,从而大大降低了纺织机体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保障了纺织机体的正常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纱线生产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纱线生产加工的纺织机。
背景技术
纺织机,又叫纺机、织机、棉纺机等,古代的纺织机是依靠人力带动的织布机。纺织机就是把线、丝、麻等原材料加工成丝线后织成布料的工具全称。象纺坠、纺车、锭子、踏板织布机,还有现代机械织布机、现代数控自动织布机等。古今纺织工艺流程和设备的发展都是因应纺织原料而设计的,因此,原料在纺织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代世界各国用于纺织的纤维均为天然纤维,一般是(毛、麻、棉)三种短纤维,纱线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纺织机。
但是现有的纺织机在使用过程中一方面会产生较多的灰尘,影响周围环境,另一方面会产生相应的震动,影响纱线的纺织质量,同时现有的纺织机的高度调节不便,难以满足实际的使用需要。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纱线生产加工的纺织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纱线生产加工的纺织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纱线生产加工的纺织机,包括纺织机体和固接在纺织机体底部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靠近纺织机体一侧位置处设置有除尘组件,且第一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台,所述纺织机体的上方等距固接有三个吸嘴,所述吸嘴的顶端连接有管道,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支撑台之间连接有第一缓冲组件和第二缓冲组件,所述支撑台的外侧固接有控制开关和蓄电池,且支撑台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支撑台的下方设置有驱动组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缓冲组件包括活动杆、第一弹簧、限位块和第二弹簧,所述活动杆的两侧均固接有限位块,且活动杆的顶端与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所述限位块的顶端与凹槽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且限位块的底端与凹槽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杆和限位块均位于凹槽的内部,且活动杆和限位块均与凹槽滑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缓冲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伸缩杆、第二连杆、安装板、第二移动板、第三弹簧、第二支撑杆、第四弹簧和第一移动板,所述安装板位于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中心处并与第一支撑板固定,且安装板的下表面中心处固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靠近第二伸缩杆两侧位置处分别固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底部滑动套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端位于支撑台的上表面中心处并与支撑台固定,所述第一连杆的底端活动有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二连杆的底端活动有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的底端与支撑台的上表面活动连接,且第一移动板与支撑台之间还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二移动板的底端与支撑台的上表面活动连接,且第二移动板与支撑台之间还连接有第三弹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长度相等,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为长方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以第二伸缩杆的中心点为基准呈对称设置。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均为不锈钢材质的构件,且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的大小相等,所述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以第二支撑杆的中心点为基准呈对称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翰联色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翰联色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70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