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胸腔穿刺防损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6886.0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1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蒋贤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中心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3250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胸腔 穿刺 损伤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胸腔穿刺防损伤装置,包括穿刺针本体和配合使用的防护板,穿刺针本体包括针座、止动环和针管,针管固定连接在针座的底部,针管的顶部贯穿针座且与针座相连通,针座的底部设有转动连接的止动环,防护板包括上面板、调节台和下衬垫,上面板的表面开设有贯穿下衬垫的过针孔,上面板的表面设有滑动连接的调节台,调节台呈楔形状且表面开设有纵向分布的过针槽,调节台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翼板,翼板的表面设有贯穿上面板的锁紧螺栓。本发明通过设有带楔形状调节台的防护板,配合安装有止动环的穿刺针本体,方便经验不足的医师进行穿刺操作,有效地避免操作过程中发生失误而对患者造成伤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胸腔穿刺防损伤装置。
背景技术
胸腔穿刺术是胸外科最常采用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之一,通过抽气、抽液、胸腔减压治疗单侧或双侧气胸、血胸或血气胸。
目前,在临床实施胸腔穿刺过程中常发生伤及肺脏的现象,特别是当胸水较少或是包裹性积液,上述现象更容易发生,对于医师的操作经验要求较高,加大了医师的操作难度,且实习医师或低年资医师不能快速的掌握,容易对患者造成伤害。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腔穿刺防损伤装置,通过设有带楔形状调节台的防护板,配合安装有止动环的穿刺针本体,方便经验不足的医师进行穿刺操作,有效地避免操作过程中发生失误而对患者造成伤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胸腔穿刺防损伤装置,包括穿刺针本体和配合使用的防护板,所述穿刺针本体包括针座、止动环和针管,所述针管固定连接在针座的底部,所述针管的顶部贯穿针座且与针座相连通,所述针座的底部设有转动连接的止动环,所述防护板包括上面板、调节台和下衬垫,所述上面板的表面开设有贯穿下衬垫的过针孔,所述上面板的表面设有滑动连接的调节台,所述调节台呈楔形状且表面开设有纵向分布的过针槽,所述调节台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翼板,所述翼板的表面设有贯穿上面板的锁紧螺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止动环的下端面呈楔形且与调节台的表面接触连接,所述止动环的上表面与针座接触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面板的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翼板内嵌于滑槽内且与滑槽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滑槽的表面开设有条形孔,所述锁紧螺栓内嵌于条形孔内且与条形孔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过针孔的直径大于针管的直径,所述针管与过针孔间隙配合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过针槽的开口宽度大于针管的直径且小于止动环的直径,所述过针槽位于过针孔的正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面板采用不锈钢材质一体冲压成型,所述下衬垫采用硅胶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设有带楔形状调节台的防护板,配合安装有止动环的穿刺针本体,便于对穿刺针的穿刺深度进行控制,方便经验不足的医师进行穿刺操作,有效地避免操作过程中发生失误而对患者造成伤害。
2、本发明通过在调节台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翼板和锁紧螺栓,方便改变调节台与过针孔的相对位置,在不改变穿刺针本体的情况下,方便控制穿刺针本体插入深度,不会在针管的表面造成损坏,提高对不同穿刺针的使用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胸腔穿刺防损伤装置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防护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中心医院,未经温州市中心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68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升降礼盒
- 下一篇:一种虚实结合的三维建模立体定位导航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