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韧改性的HDPE材料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195063.6 | 申请日: | 2019-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5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庆和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23/08;C08L75/04;C08L83/08;C08K13/06;C08K3/04;C08K7/14;C08K5/103;C08K3/32 |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王春云 |
| 地址: | 221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hdpe 材料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韧改性的HDPE材料及其制备工艺。一种增韧改性的HDPE材料,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HDPE 100份、聚烯烃弹性增韧体12‑15份、聚氨酯弹性体8‑11份、季戊四醇硬脂酸5‑8份、透明成核剂1‑5份、改性碳纳米管10‑15份、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14‑18份、玻璃纤维4~8份、阻燃剂5‑10份、抗氧剂4‑8份、分散剂2~4份、氨基硅油4‑10份、硅烷偶联剂0.1‑0.5份、紫外线吸收剂2~5份、复合防老剂2‑4份。具有优越的耐磨性、电绝缘性、韧性及耐寒性、耐老化性能。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简单、适于大批量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韧改性的HDPE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白色粉末或颗粒状产品.无毒,无味,结晶度为80%~90%,软化点为125~l35℃,使用温度可达100℃;硬度、拉伸强度和蠕变性优于低密度聚乙烯;耐磨性、电绝缘性、韧性及耐寒性较好;化学稳定性好,在室温条件下,不溶于任何有机溶剂,耐酸、碱和各种盐类的腐蚀;薄膜对水蒸气和空气的渗透性小,吸水性低;耐老化性能差,耐环境应力开裂性不如低密度聚乙烯,特别是热氧化作用会使其性能下降,所以树脂中须加入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等来改善这方面的不足。
发明内容
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韧改性的HDPE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改善HDPE材料的脆性、增加其韧性、耐老化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韧改性的HDPE材料,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HDPE 100份、聚烯烃弹性增韧体12-15份、聚氨酯弹性体8-11份、季戊四醇硬脂酸5-8份、透明成核剂1-5份、改性碳纳米管10-15份、玻璃纤维4-8份、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14-18份、阻燃剂5-10份、抗氧剂4-8份、分散剂2~4份、氨基硅油4-10份、硅烷偶联剂0.1-0.5份、紫外线吸收剂2~5份、复合防老剂2-4份。
优选的,上述增韧改性的HDPE材料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HDPE 100份、聚烯烃弹性增韧体12-15份、聚氨酯弹性体8-11份、季戊四醇硬脂酸5-7份、透明成核剂2-4份、改性碳纳米管10-12份、玻璃纤维4-6份、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14-16份、阻燃剂5-7份、抗氧剂4-6份、氨基硅油6-9份、硅烷偶联剂0.2-0.4份、紫外线吸收剂2~4份、复合防老剂2-4份。
优选的,上述增韧改性的HDPE材料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HDPE 100份、聚烯烃弹性增韧体12 份、聚氨酯弹性体10份、季戊四醇硬脂酸6份、透明成核剂4份、改性碳纳米管10份、玻璃纤维4份、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14份、阻燃剂5份、抗氧剂4份、分散剂2份、氨基硅油6份、硅烷偶联剂0.2份、紫外线吸收剂2份、复合防老剂2份。
进一步地,上述玻璃纤维的单丝的直径为12微米,每束纤维原丝均由200~1000根单丝组成。
进一步地,上述阻燃剂为磷酸二氢铵;上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抗氧剂168、抗氧剂AO-30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上述硅烷偶联剂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进一步地,上述紫外线吸收剂为UV-531、UV-P、UV-327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上述复合防老剂由防老剂DNP和防老剂MB按质量比(0.5~2):(0.5~1)混合而成。
一种增韧改性的HDPE材料的制备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备料: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所有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庆和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庆和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50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