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放射性脑损伤生物标志物的多模态分子成像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195038.8 | 申请日: | 2019-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334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邱士军;王宏琢;冷西;伍冬林;熊炜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5/055 | 分类号: | A61B5/05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肖红元 |
| 地址: | 51041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放射性 脑损伤 生物 标志 多模态 分子 成像 方法 | ||
1.一种放射性脑损伤生物标志物的多模态分子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依次包括对样本进行图像采集、图像分析、脑分割、白质纤维束跟踪、网络建设以及分类;
对样本进行图像采集包括使用带有八通道头线圈的3.0T临床扫描仪获取MRI数据;
对MRI数据进行图像分析,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
A1、将以DICOM格式获取的图像转换为ANALYZE;使用McFli根治性放疗将四维扩散张量图像与第一体积对齐,以消除头部运动误差;然后使用仿射配准和涡流校正,校正对准的扩散张量图像的涡流引起的畸变;
A2、使用FSL脑提取工具对大脑进行图像提取,并使用弥散张量成像在每个体素上拟合扩散张量模型以生成图像FA;
A3、使用TBSS,在鼻咽癌患者和对照参与者的FA概况之间按体素进行交叉比较,以识别脑内白质异常的离散区域;
对图像分析后进行脑分割,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B1、使用自动解剖标记方法覆盖每个受试者的脑部弥散张量成像,将大脑分为116个小脑区,包括90个脑区和26个小脑区;
B2、通过在扩散张量空间中旋转和平移的线性配准,将T1图像配准为b0图像;
B3、将注册的T1图像注册到标准MNI空间中的T1图像,并反转生成转换矩阵,然后使用逆矩阵将AAL模板从MNI空间转换为扩散张量空间;
随后进行白质纤维束跟踪,使用TrackVis软件中的FACT算法进行确定性的白质纤维束跟踪;
网络建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C1、包括组合a和b结果以生成大脑连接矩阵,每个大脑区域都被视为感兴趣区域(ROI),称为节点,因此节点v可以描述为ROI(v),两个节点ROI(v)和ROI(u)之间的连接定义为边缘e=(v,u);
C2、将每个边缘e的权重w(e)定义为ROI(v)和ROI(u)之间的纤维数量,并得到一个对称的116×116矩阵,同时删除对角线分量,选择上三角分量作为分类特征;
分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对于脑白质连接,首先使用两次样本t检验来提取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的特征;
S2、使用局部线性嵌入进行非线性特征提取,将特征维数减小到可控程度;
S3、使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性脑损伤生物标志物的多模态分子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图像分析中在鼻咽癌患者和对照参与者的FA概况之间按体素进行交叉比较的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D1、将每个参与者的FA图像与其他每个图像对齐以确定最有代表性的主题来确定目标图像;
D2、然后使用仿射变换将目标图像标准化为MNI152标准空间;
D3、然后将所有其他参与者首先对准目标图像,然后对准1×1×1mmMNI152空间,然后使用FNI根治性放疗实现非线性配准并得到一个平均FA骨架;
D4、将来自所有个体参与者的对齐的FA数据投影到FA骨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503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