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滨海核电站海洋致灾物预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4537.5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26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杜红彪;林莉;张高明;许磊;魏华;柳明;刘尚伟;彭新;方芸;雷阳;欧阳晖;杨辉;谢炜;陈涛;罗伟;耿攀;徐正喜;蔡凯;吴浩伟;李锐;李鹏;李小谦;姜波;李可维;邢贺鹏;金惠峰;李兴东;吴大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C13/00 | 分类号: | G01C13/00;G01N33/18;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7 | 代理人: | 李砚明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滨海 核电站 海洋 致灾物 预警系统 | ||
一种用于滨海核电站海洋致灾物预警系统,该系统包括:多源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将获取的多源异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用于识别、量化和归一化所述多源数据采集模块获得的多源异构数据,并对异常干扰数据进行滤波处理;数据管理模块,用于存储处理后的监测数据和历史数据;分析模块,结合已有历史数据信息构建的预测网络架构,通过代入处理后的监测数据实时计算海生物灾害值;决策支持模用于确定该灾害等级下的应对方案和措施,并自动上传至关联人员移动终端。该系统填补了国内当前滨海核电冷源防护系统早期灾害预警的空白,更好地满足了滨海核电站取水口的监测预警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灾害预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滨海核电站海洋致灾物预警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海域大量垃圾、水母、鱼类、海藻、海草等随潮汐、风浪至滨海核电站冷源取水口,大量漂浮杂物进入取水明渠及取水泵房导致过滤设备堵塞,进一步引起电站机组功率降低甚至突发停堆。为减小海洋对滨海核设施的安全运行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滨海核电站冷源取水口周边海域进行全方位监测和预警已成为核电站冷源安全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滨海核电冷源防护主要是采用人工定期清理打捞以及人工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属于被动防护阶段;另外,面对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单一的监测手段已无法应对多参数耦合引起的海洋灾害,必须进行多参数的全方位监测与分析;同时,冷源防护针对潜在海洋灾害威胁缺少早期预警,不能及时做好应对灾害发生的前期准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滨海核电站海洋致灾物预警系统,系统拓宽了新技术在滨海核电站冷源防护领域的应用,同时填补了国内当前滨海核电冷源防护系统早期灾害预警的空白,更好地满足了滨海核电站取水口的监测预警需求。
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一种一种用于滨海核电站海洋致灾物预警系统,包括多源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分析模块和决策支持模块;其中
所述多源数据采集模块用于获取至少包括海洋环境信息、气象信息、水面物体探测信息以及水下物体探测信息的多源异构数据,并将获取的多源异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识别、量化和归一化所述多源数据采集模块获得的多源异构数据,并对异常干扰数据进行滤波处理,从而获得处理后的监测数据;
所述数据管理模块,用于存储处理后的监测数据和历史数据;
所述分析模块,用于结合所述历史数据信息构建的预测网络架构,通过代入处理后的监测数据预测计算海生物量化值;
所述决策支持模块,用于当所述分析模块计算的海生物灾害量化值超过某一预设的安全阈值时,根据该量化值查找对应的灾害等级,进一步的确定该灾害等级下的应对方案和措施,并通过网络将所述灾害等级和应对方案自动推送至关联人员终端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多源数据采集模块具体包括流速仪、水质分析仪、气象仪、高清摄像机、声呐以及人工统计数据,用于获得冷源取水口的多维全面数据;所述多源数据采集模块产生多源异构数据包括水流、流向、PH、溶解氧、水温、风速、风向、浪高、浪向、水面图像、水下回声图像,多种采集仪器获得的数据具有不同格式。
进一步地,归一化所述多源数据采集模块获得的多源异构数据是将不同格式、不同量纲的数据通过归一化函数映射到[-1 1]之间的能被计算机处理的数据;
对异常干扰数据进行滤波处理是将多源监测数据中由于外界干扰或者监测设备工作异常导致的数据突变进行剔除或弱化其影响程度,同时判断各数据采集模块在同一采样时间点采集数据是否有缺失,若采集数据有缺失通过前后采样点进行插值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管理模块包括组织数据存储、历史数据查询、阶段数据变化趋势,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对比变化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45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番茄有机栽培方法
- 下一篇:基于多源传感器决策层数据融合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