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SUPI变换的方法及装置、识别卡、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193296.2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4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红;邬亮;邢雨;王俊;张力;何明;苏自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楚天龙股份有限公司;中移(成都)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W12/00 | 分类号: | H04W12/00;H04W1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尹君君 |
地址: | 52369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supi 变换 方法 装置 识别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实现SUPI变换的方法及装置、识别卡、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至少一次SUPI更新流程:接收来自终端发送的鉴权请求,鉴权请求中携带原始SUPI/SUCI;根据鉴权请求创建鉴权矢量AV,生成新SUPI,并将新SUPI附着到AV中形成新鉴权矢量AV′;将携带AV′的NAS鉴权消息发送至终端;在接收到鉴权成功通知时,对用户SUPI映射表进行更新,使得当前用户与新SUPI形成映射关系。本发明实施例改变了用户身份与SUPI的常规的唯一映射方式,利用SIM/USIM卡实现SUPI变换,使其再次启用附着流程时启用新SUPI,可有效阻止网络追踪,提升保护力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SUPI变换的方法及装置、识别卡、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2G/3G/4G移动网络中,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在首次注册时,由于UE和网络还没有协商出用于空口加密的空口密钥,所以用户永久标识,如:国际移动用户标识符(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er,IMSI)只能在空口明文传递。但是IMSI在空口明文传输,容易导致用户的IMSI信息被截获,从而导致用户的信息(如位置信息)被泄露。
5G移动通信网络中,利用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NFV)/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技术,把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所有的硬件抽象为计算、存储和网络三类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再分配,给不同的切片不同大小的资源,且完全隔离互不干扰,实现逻辑上的高层统一管理和灵活切割,即网络切片技术。通过网络切片技术,5G网络具备更强的灵活性、多用途性,充分满足垂直行业的需求。但5G网络的开放性与切片间的隔离对系统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抵御高级可持续威胁(AdvancedPersistent Threat,APT)攻击、分布式拒绝服务(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attack,DDOS)攻击、计算机蠕虫(Worm)恶意软件攻击等各类网络操控及攻击手段。
5G移动通信网络中,用户身份鉴权机制引入了相当于IMSI的用户永久标识符(Subscriber Permanent Identifier,SUPI)和用户隐藏标识符(Subscriber ConcealedIdentifier,SUCI),利用公私钥加密技术从SUPI推导出SUCI并使用SUCI进行空口传输,从而有效地保护了SUPI。但在实际的网络部署中,一方面并非全球运营商都能按此实施,另外SIM/USIM卡也无法为所有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提供公钥或证书。因此SUPI仍然会被泄露进而用户位置被追踪定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SUPI变换的方法及装置、识别卡、存储介质,通过改变常规的用户身份与SUPI之间唯一映射关系的方式,有效提升对用户位置信息等私密信息的保护力度。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实现用户永久标识符SUPI变换的方法,包括至少一次SUPI更新流程;
所述SUPI更新流程包括:
接收来自终端的鉴权请求,所述鉴权请求中携带原始SUPI/用户隐藏标识符SUCI;
根据所述鉴权请求创建鉴权矢量AV,生成新SUPI,并将所述新SUPI附着到所述AV中形成新鉴权矢量AV′;
将携带所述AV′的NAS鉴权消息发送至所述终端;
在接收到鉴权成功的鉴权结果通知时,对用户SUPI映射表进行更新,使得当前用户与所述新SUPI形成映射关系。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启动定时/计数更新机制,按照所述定时/计数更新机制执行多次所述SUPI更新流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楚天龙股份有限公司;中移(成都)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未经楚天龙股份有限公司;中移(成都)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32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