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碳驱气体前缘动态变化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93117.5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38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湛杰;郑自刚;张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3/16 | 分类号: | E21B43/16;G06F30/2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姚咏华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碳驱 气体 前缘 动态 变化 预测 方法 | ||
1.一种二氧化碳驱气体前缘动态变化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过程:
综合吸气剖面结果、注采井距和油井见效判断的注采对应关系,将注气量在不同见效油井方向上劈分,根据注气见效速度计算注气量劈分系数和不同油井方向上的注气量,以扇叶模型计算不同注气量下气驱前缘位置的动态变化,实现二氧化碳驱气体前缘动态变化预测;
所述二氧化碳驱气体前缘动态变化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注气前后油井生产动态变化判断注采对应关系,确定见效油井以及见效油井的井数;
S2,根据油井见效时间和注采井距计算注气量在不同见效方向上的注气量劈分系数;
S3,根据单井累计注入质量计算油藏条件气体的地下体积;
S4,根据注气量劈分系数,计算不同见效油井方向上的地下注气量;
S5,根据吸气厚度和扇叶模型,确定不同注气量下的气体前缘位置;
所述扇叶模型中,从注气井坐标到气体前缘是扇叶形;
S2包括如下过程:
不同见效油井的见效时间和视推进速度满足下式:
上式中:υi:第i口见效油井视推进速度,m/d
Di:第i口见效油井距离注气井的距离,m;
Ti:第i口见效油井见效时间,d;
按照如下式计算不同见效油井方向上的注气量劈分系数αi;
上式中:αi—为第i口见效油井的注气量劈分系数;
n—为单井组见效油井的井数;
S5包括如下过程:
根据不同见效油井方向上的地下注气量和吸气剖面得到的注气井吸气厚度,计算注气面积;
根据注气面积,按下式计算气体前缘的距离li:
上式中:Si—为第i口见效油井劈分的地下气体波及面积,m2;
h—为注气井吸气剖面测试得到的吸气油藏厚度,m;
li—为根据扇叶模型计算的前缘推进距离,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驱气体前缘动态变化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1包括如下过程:
根据注气前后油井生产动态数据,当注气后月平均单井日产油量较注气前一个月的平均日产油产量提高且连续若干个月均保持稳定或上升时,判定该油井为见效油井,反之则判定为未见效油井,对注采井组内的单井逐一进行见效油井和未见效油井的判断,明确见效油井的井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驱气体前缘动态变化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注气后月平均单井日产油量较注气前一个月的平均日产油产量提高10%-15%且连续2-4个月均保持稳定或上升时,判定该油井为见效油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驱气体前缘动态变化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注气后单井日产油量较注气前一个月的平均日产油产量提高10%-15%且连续2-4个月均保持稳定或上升时,油井产量发生变化的时间确定为见效时刻,与井组开始注气时刻间相差的时间为见效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驱气体前缘动态变化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3包括如下过程:
根据测压数据获得的平均地层压力和油藏温度,确定地下二氧化碳的平均密度,根据质量守恒,计算地下二氧化碳的体积V:
上式中:Q—为注气井累计地面注气量,t;
ρi—油藏条件下CO2的平均密度,t/m3;
V—油藏条件下CO2的地下体积,m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驱气体前缘动态变化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4包括如下过程:
根据注气量劈分系数和累计注气地下体积,得到不同见效油井方向上的气体地下体积;
Vi=αiV
Vi—为第i口见效井劈分注气量在油藏条件下体积,m3;
αi—为第i口见效油井的注气量劈分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未经西安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311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