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催化空气净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192548.X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871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潘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阳光凯特科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8/108 | 分类号: | F24F8/108;F24F8/40;F24F8/22;F24F13/28;F24F11/89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袁克来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催化 空气净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催化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外壳、风机、桶状PM2.5滤网、光催化净化模块;外壳的侧壁设有粗滤网,桶状PM2.5滤网竖直安装于外壳内,其顶部开口与外壳密封连;光催化净化模块包括多个内壁附有光催化剂的催化剂负载筒和同轴设置于各个催化剂负载筒内的灯管,各个催化剂负载筒分别竖直安装于桶状PM2.5滤网的内腔,每个催化剂负载筒的下端连通桶状PM2.5滤网的内腔,外壳的顶部对应每个催化剂负载筒的上端分别开设有通气口A,催化剂负载筒的上端边缘连接相应的通气口A边缘;风机安装于外壳的顶部,其进风口连通全部通气口A。本发明能够大大降低空气净化过程中的风阻以降低功耗,且光源利用率高,光强均匀,气态污染物净化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光催化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的空气污染问题比较严重,特别是室内空气的污染日益突出。除了固体颗粒物PM2.5,气态污染物,如甲醛、甲苯、氨等不仅产生异味,而且长期吸入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迫切需要对污染的空气经行净化处理,因此各式各样的空气净化装置应运而生。
传统的空气净化装置主要配置了PM2.5过滤网过滤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对气态污染物没有净化的功效。部分空气净化装置配置了活性炭层以物理吸附气态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室内气态污染物的浓度,然而会造成气流风阻增加、吸附饱和等问题,空气净化装置功耗增加,活性炭层需要经常更换。
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技术能够普适性地将气态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成为了最理想的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然而目前采用光催化剂净化气态污染物的空气净化装置通常将光催化剂附着于具有网孔的平板上,并采用单面光照,这种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空气经历光催化净化气态污染物之前,经历过PM2.5颗粒的过滤,再经过网孔平板光催化,存在较大的风阻,空气净化装置功耗较高,长期使用状态下,网孔上附着尘垢,更易增大风阻,进一步增大空气净化装置功耗。
2、平板网孔附着光催化剂结合单面光照,光源利用效率不仅只有一半,而且照射到光催化剂上的光强不均匀,导致气态污染物净化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催化空气净化装置,能够大大降低空气净化过程中的风阻以降低功耗,且光源利用率高,光强均匀,气态污染物净化效率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光催化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外壳、风机、桶状PM2.5滤网、光催化净化模块;
所述外壳的侧壁设有粗滤网,所述桶状PM2.5滤网竖直安装于所述外壳内,其顶部开口与所述外壳密封连接,所述桶状PM2.5滤网与所述外壳之间留有供空气经过的间隙;
所述光催化净化模块包括多个内壁附有光催化剂的催化剂负载筒和同轴设置于各个所述催化剂负载筒内的灯管,各个所述催化剂负载筒分别竖直安装于所述桶状PM2.5滤网的内腔,每个所述催化剂负载筒的下端连通所述桶状PM2.5滤网的内腔,所述外壳的顶部对应每个所述催化剂负载筒的上端分别开设有通气口A,所述催化剂负载筒的上端边缘连接相应的通气口A边缘;
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外壳的顶部,其进风口连通全部所述通气口A,其出风口连通外界。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开设有通口,所述粗滤网设置两块,并分别可拆地连接于所述外壳相对的两侧壁上,并覆盖相应的所述通口。
进一步地,所述粗滤网通过螺栓与所述外壳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催化剂负载筒在所述桶状PM2.5滤网内腔呈蜂窝式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桶状PM2.5滤网为具有褶皱结构的静电纤维滤网或HEPA滤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阳光凯特科贸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阳光凯特科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1925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